发挥社会组织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24 10:47:12 来源:团结报
近年来,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吸纳就业创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法律地位和保障依然缺位、公益信息和资源不对称、参与乡村振兴激励力度不够、监管评估体系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推进社会组织立法工作。尽快启动相关立法工作,明确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责任、义务及其治理结构、登记监管、准入制度、社团组织的财产属性等,为社会组织自身发展和参与公共服务提供法律依据。梳理社会组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调整冲突条款,完善制度机制,逐步构建协调统一、内容完备的法治体系。发挥地方立法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建立公益信息统一管理平台,促进公益资源合理分配。建议相关部门牵头搭建乡村公益信息统一管理平台,行使管理职能,制定相关配套办法。在公益信息平台上及时发布乡村振兴规划、政策、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公益组织项目信息、基层村镇需求信息,畅通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公益和社会救助的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化赋能。在这一过程中,要搞好政策协同、资源协同、数据协同,推动帮扶工作靶向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
加大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激励力度。把乡镇社会工作站和村社会工作室列为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调动乡村以村民为主体的多元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让“自上而下的帮扶”逐步走向“自下而上的成长”。形成一套完备的人才引进机制,落实好高素质人才待遇保障,鼓励大学生和优秀人才加入公益慈善组织,充实乡村振兴公益人才队伍。在各级政府购买服务中加大购买乡村振兴项目比例,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通过公益慈善组织资助教育、卫生、环保等各种公益事业。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监管评价体系。搭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统计平台,收集和分析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行动和成效,为监管和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建立反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的评估评价体系,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与指标,全面反映社会组织的贡献和成效。监管部门定期开展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活动的检查、评级和表彰工作,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到有效执行。(罗博为)
[ 责任编辑:林紫文 ]
近年来,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吸纳就业创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法律地位和保障依然缺位、公益信息和资源不对称、参与乡村振兴激励力度不够、监管评估体系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推进社会组织立法工作。尽快启动相关立法工作,明确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责任、义务及其治理结构、登记监管、准入制度、社团组织的财产属性等,为社会组织自身发展和参与公共服务提供法律依据。梳理社会组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调整冲突条款,完善制度机制,逐步构建协调统一、内容完备的法治体系。发挥地方立法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建立公益信息统一管理平台,促进公益资源合理分配。建议相关部门牵头搭建乡村公益信息统一管理平台,行使管理职能,制定相关配套办法。在公益信息平台上及时发布乡村振兴规划、政策、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公益组织项目信息、基层村镇需求信息,畅通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公益和社会救助的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化赋能。在这一过程中,要搞好政策协同、资源协同、数据协同,推动帮扶工作靶向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
加大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激励力度。把乡镇社会工作站和村社会工作室列为乡村振兴的重点项目,调动乡村以村民为主体的多元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让“自上而下的帮扶”逐步走向“自下而上的成长”。形成一套完备的人才引进机制,落实好高素质人才待遇保障,鼓励大学生和优秀人才加入公益慈善组织,充实乡村振兴公益人才队伍。在各级政府购买服务中加大购买乡村振兴项目比例,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通过公益慈善组织资助教育、卫生、环保等各种公益事业。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监管评价体系。搭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统计平台,收集和分析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行动和成效,为监管和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建立反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的评估评价体系,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与指标,全面反映社会组织的贡献和成效。监管部门定期开展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活动的检查、评级和表彰工作,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到有效执行。(罗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