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派统战  >  

一轮明月照家国 两岸同胞话团圆

——台盟中央、全国台联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中秋晚会小记

发布时间:2024-09-19 09:16:05 来源:团结报

作为台湾第一代校园民谣的创作人,几十年来,杨慕行走于两岸之间,坚持以最纯粹的音乐搭建跨越海峡的文化桥梁。助力两岸文化交流多年,登上舞台、倾情演唱,是杨慕最热爱也最擅长的事。

“如今新衫变旧衫,只有温暖没变化,思念故乡的心情谁人知”。9月14日,杨慕再次登上舞台,在台盟中央、全国台联举办的“一轮明月照家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秋晚会上,以一首闽南语歌曲《原乡》浸润两岸同胞心灵。

秋空明月悬,又是一年中秋至。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在晚会视频致辞中表示,那一湾浅浅的台湾海峡,曾阻隔着亲人的音讯,阻断着回家的路。几十年载不动的乡情,化为了千万人的遗憾。“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值此佳节,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共邀两岸同胞集聚一堂,共叙乡情。”苏辉说。

晚会上,来自中央民族歌舞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传媒大学和台湾岛内的50余位艺术家和青年学生通过民乐、舞蹈、朗诵、演唱等艺术形式,为台下900余名两岸同胞带来了精彩的艺术盛宴。

“中秋节,我们中国人讲的是一个团圆,《原乡》这首歌主要写的就是对母亲、对故乡、对祖国山河的爱恋与想念。这次演出希望借着这首歌,能够祝福大家在中秋团圆健康平安快乐。”杨慕告诉记者,在中秋佳节,面对现场的两岸同胞唱这首歌,感觉特别不一样。“过去说‘回家’是指回台湾,这些年在两岸生活、发展,相信许多行走两岸的台湾同胞都有这样的感受——‘两边都成了自己的家’。”他说。

台湾歌手魏奇奇对此也有同样的感受。“我妈妈是湖北人,爸爸是台湾人。不论在哪边过中秋,我们都会赏月、吃月饼,同样的传统习俗让我很有归属感。”魏奇奇说。晚会上,她与大陆青年歌手扎西顿珠共同演唱了《我们同唱一首歌》。“这首歌的词中写道‘我说的你都知道,你都听得懂’,我想这传达的就是,我们都说中国话,我们都是一家人。”她说。

“就在前不久,我刚好有幸见到《我们同唱一首歌》的作词人方文山先生,在与他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到他对祖国的满满情怀,在中秋之际再次听到这首歌,更加体会到这首歌带来的感动。”北京师范大学台籍博士生郑庭绎说。

“血浓于水一家亲”的认同感在这场晚会中得到生动诠释,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也在精彩的音乐与舞蹈间油然而生。对北京大学台籍博士生林景茂而言,整场表演中最令他震撼的便是《雀之灵》舞蹈表演。“在表演中,舞者仿佛化为一只孔雀,灵动的舞姿让我对傣族孔雀舞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林景茂告诉记者。

郑庭绎也表示,在听了彝人制造组合的《看见了》一曲后,他产生了想到云南、四川等地亲身体验当地民俗风情的想法。“在观看表演时,我还注意到演唱者后面的背景中展现了四川凉山的建设,看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与祖国的强盛密不可分。”他说。

正如苏辉在致辞中所言,“强大统一的祖国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命运所系。75年来,我们的国家沧桑巨变,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不可阻挡,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这场晚会,展现了我国丰富绚丽的民族文化,诉说了人们对祖国山河的坚守和对幸福生活的热爱,让两岸同胞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家国情怀的厚重与温暖。“此时此刻,我们都更加期盼两岸团圆统一。”晚会后,一名观众真情流露道。

据了解,此次中秋晚会为台盟“我们的中国节”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始于2021年,以春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围炉联欢、汉服游园、音乐会晚会等文化沉浸式体验,让两岸同胞感受人文之美、艺术之美,品味中华文化的多元、诗意与浪漫。(团结报记者 郭权祺

[ 责任编辑:刘雪松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