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9-23 15:04:26 来源:团结报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为此,建议:
进一步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在单位和个人科研立项上,要进一步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和交叉前沿等领域,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实现基础研究选题多样化。
创造条件积极与地方和企业开展科技合作,用好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等政策。要运用好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的政策。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政策。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作者系农工党党员、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工程师)
[ 责任编辑:丁咪 ]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为此,建议:
进一步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在单位和个人科研立项上,要进一步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和交叉前沿等领域,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实现基础研究选题多样化。
创造条件积极与地方和企业开展科技合作,用好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等政策。要运用好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的政策。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政策。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作者系农工党党员、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