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平凡的星
发布时间:2024-09-26 10:18:14 来源:团结报

徐征
在我记忆里,爷爷是个博学风趣、慈祥和蔼的普通老人。我成年后,爸爸把爷爷生前的日记和相关文献拿给我看,我才知道,爷爷这颗如此平凡的“星星”,竟曾如此坚定地守望着他的信仰。
这是一名普通河南民革老党员的故事。我的爷爷徐震池是一名中国解放和建设发展的历史亲历者、实践者。正在读书的他参加了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主笔编辑五卅血泪小报、投稿申报、设计上海交大校徽、受到孙中山先生接见;他是公派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机械学硕士,毕业时正值全面抗战时期,他拒绝英国工厂挽留,找尽各路渠道只为早日回国,唯愿报效国家;当地民革组织建立之初,他依照组织安排、沟通过个人意愿后加入了民革,以教师身份传播革命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五”计划期间,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任中央铁道兵团上海机械筑路总队工程师、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工矿试验所工程师、洛阳机床厂总工程师直至1980年光荣退休,其间任民革河南省委会委员、多届洛阳市政协特邀委员、多个科技协会领导职务。
爸爸第一次把爷爷的日记捧出来给我看,是在我刚刚考上大学的时候。爸爸说,爷爷的遗愿是家风定要清正、家风能够传承。之前我还年幼,爸爸怕我理解不了这份嘱托有多深重,而现在给我看这些,是希望我能有所思、有所感、有所作为。爸爸跟我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他说,在他刚进入铁路系统工作的时候,爷爷也这样跟他进行了一次谈话。爷爷告诉他,当年自己加入民革,是因为国家需要、组织需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利用身份之便尽自身所能,铲平革命障碍、促进海峡两岸及海内外交流,一切皆为建设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一切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的信仰。这次谈话后,爸爸积极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爸爸从三门峡列车段的烧煤小工,到铁路纪检员,再到运通集团的主任会计师,为中国的铁路建设奉献了他最好的年华直至光荣退休。而现在,家风传承到了我这一辈,爸爸说,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梦想,位卑未敢忘忧国,为了我们的中国梦,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家风传承,于我而言,该做些什么?带着疑问和思考,我背上行囊,奔赴厦门大学求学。在校期间,我参与了海峡两岸大学生座谈会、播音主持会、文化交流会等多项两岸青年学生交流活动。赴美留学攻读硕士之后,我选择了回国工作,辗转香港、上海,取得了英联邦特许注册会计师资格。最终,我选择回到爷爷和爸爸奋斗最久的这片中原大地。这里更需要我,让我能为中原崛起,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而我也逐渐明晰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我加入了民革,成为一名民革党员。在一次次海峡两岸校友会、留学生座谈会、英联邦特许注册会计师的学术交流会上,我自信且自豪地反驳那些关于我国政治制度的偏见,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党领导和执政、多党参政议政,作为民革一员的我,就是例子,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的追随者和拥护者。
2024年,我们迎来了民革河南省委会成立70周年。回首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爷爷来到河南,从此扎根在河南。如今,我们已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尾阶段,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新起点,为河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郑州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尽心竭力、建言献策。
如今,我总不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他会化成那颗平凡的星星一直守望,希冀家风传承。那他一定看到了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定看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熠熠生辉的魅力;一定看到了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不曾辜负前辈的嘱托,不曾退却前进的脚步,国家有未来,民族有希望!
(作者徐征系民革河南省郑州市郑东一支部委员、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
[ 责任编辑:林紫文 ]
徐征
在我记忆里,爷爷是个博学风趣、慈祥和蔼的普通老人。我成年后,爸爸把爷爷生前的日记和相关文献拿给我看,我才知道,爷爷这颗如此平凡的“星星”,竟曾如此坚定地守望着他的信仰。
这是一名普通河南民革老党员的故事。我的爷爷徐震池是一名中国解放和建设发展的历史亲历者、实践者。正在读书的他参加了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主笔编辑五卅血泪小报、投稿申报、设计上海交大校徽、受到孙中山先生接见;他是公派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机械学硕士,毕业时正值全面抗战时期,他拒绝英国工厂挽留,找尽各路渠道只为早日回国,唯愿报效国家;当地民革组织建立之初,他依照组织安排、沟通过个人意愿后加入了民革,以教师身份传播革命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五”计划期间,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任中央铁道兵团上海机械筑路总队工程师、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工矿试验所工程师、洛阳机床厂总工程师直至1980年光荣退休,其间任民革河南省委会委员、多届洛阳市政协特邀委员、多个科技协会领导职务。
爸爸第一次把爷爷的日记捧出来给我看,是在我刚刚考上大学的时候。爸爸说,爷爷的遗愿是家风定要清正、家风能够传承。之前我还年幼,爸爸怕我理解不了这份嘱托有多深重,而现在给我看这些,是希望我能有所思、有所感、有所作为。爸爸跟我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他说,在他刚进入铁路系统工作的时候,爷爷也这样跟他进行了一次谈话。爷爷告诉他,当年自己加入民革,是因为国家需要、组织需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利用身份之便尽自身所能,铲平革命障碍、促进海峡两岸及海内外交流,一切皆为建设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一切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的信仰。这次谈话后,爸爸积极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爸爸从三门峡列车段的烧煤小工,到铁路纪检员,再到运通集团的主任会计师,为中国的铁路建设奉献了他最好的年华直至光荣退休。而现在,家风传承到了我这一辈,爸爸说,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梦想,位卑未敢忘忧国,为了我们的中国梦,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家风传承,于我而言,该做些什么?带着疑问和思考,我背上行囊,奔赴厦门大学求学。在校期间,我参与了海峡两岸大学生座谈会、播音主持会、文化交流会等多项两岸青年学生交流活动。赴美留学攻读硕士之后,我选择了回国工作,辗转香港、上海,取得了英联邦特许注册会计师资格。最终,我选择回到爷爷和爸爸奋斗最久的这片中原大地。这里更需要我,让我能为中原崛起,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而我也逐渐明晰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我加入了民革,成为一名民革党员。在一次次海峡两岸校友会、留学生座谈会、英联邦特许注册会计师的学术交流会上,我自信且自豪地反驳那些关于我国政治制度的偏见,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党领导和执政、多党参政议政,作为民革一员的我,就是例子,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的追随者和拥护者。
2024年,我们迎来了民革河南省委会成立70周年。回首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爷爷来到河南,从此扎根在河南。如今,我们已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尾阶段,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新起点,为河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郑州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尽心竭力、建言献策。
如今,我总不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他会化成那颗平凡的星星一直守望,希冀家风传承。那他一定看到了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定看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熠熠生辉的魅力;一定看到了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不曾辜负前辈的嘱托,不曾退却前进的脚步,国家有未来,民族有希望!
(作者徐征系民革河南省郑州市郑东一支部委员、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