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共筑新时代文化强国梦
发布时间:2024-11-18 10:00:44 来源:团结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有所认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感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双重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增强文化自信。作为民革党员,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文艺创作实践。通过作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帮助更多人树立起对中国道路的信心。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积淀了五千多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深入挖掘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滋养当代社会的精神源泉。在这一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尤为重要。这意味着不仅要对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与认同,还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将其发扬光大,让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例如,可以将传统戏曲、书法、国画等艺术形式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既保留传统精髓又能吸引年轻一代的作品;同时,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凝聚力。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刻意识到需要不断创新表达形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以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的受众。
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创作短小精悍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类短视频,可以快速吸引观众注意,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还可以利用直播功能进行艺术表演或文化讲座,增加互动性;可开设线上文化课程或专题讲座,邀请知名学者、艺术家分享专业知识,使更多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到高质量的文化教育资源;运用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这些先进技术打造沉浸式的体验项目,例如虚拟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的重现等,让参与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要重视跨界合作与融合创新。将现代科技元素融入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比如将电子音乐与古典乐器相结合创作新作品,或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图案等;与其他行业如旅游、教育等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文化主题游学线路、研学旅行产品等,使人们在游玩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这包括加强与不同民主党派、团体和个人的合作,共同策划和实施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艺项目。例如,可以联合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或者合作拍摄统一战线主题的影视作品,以此增强全社会的文化认同感。
回顾民革的历史可以发现,民革自成立以来就一直秉承着“振兴中华”的宗旨。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份精神财富。具体到文艺创作中,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已经广为人知的经典题材,更要敢于探索尚未被充分挖掘但同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新领域。比如近年来我就特别关注于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生活变迁的故事,希望能够通过平凡而又真实的人物形象,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进步给每个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总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有所认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我们要始终牢记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系民革中央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济南市文联副主席)
[ 责任编辑:丁咪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有所认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感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双重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增强文化自信。作为民革党员,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文艺创作实践。通过作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帮助更多人树立起对中国道路的信心。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积淀了五千多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深入挖掘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滋养当代社会的精神源泉。在这一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尤为重要。这意味着不仅要对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与认同,还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将其发扬光大,让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例如,可以将传统戏曲、书法、国画等艺术形式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既保留传统精髓又能吸引年轻一代的作品;同时,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凝聚力。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刻意识到需要不断创新表达形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以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的受众。
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创作短小精悍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类短视频,可以快速吸引观众注意,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还可以利用直播功能进行艺术表演或文化讲座,增加互动性;可开设线上文化课程或专题讲座,邀请知名学者、艺术家分享专业知识,使更多人能够方便地接触到高质量的文化教育资源;运用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这些先进技术打造沉浸式的体验项目,例如虚拟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的重现等,让参与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要重视跨界合作与融合创新。将现代科技元素融入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比如将电子音乐与古典乐器相结合创作新作品,或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图案等;与其他行业如旅游、教育等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文化主题游学线路、研学旅行产品等,使人们在游玩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这包括加强与不同民主党派、团体和个人的合作,共同策划和实施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艺项目。例如,可以联合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或者合作拍摄统一战线主题的影视作品,以此增强全社会的文化认同感。
回顾民革的历史可以发现,民革自成立以来就一直秉承着“振兴中华”的宗旨。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份精神财富。具体到文艺创作中,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已经广为人知的经典题材,更要敢于探索尚未被充分挖掘但同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新领域。比如近年来我就特别关注于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生活变迁的故事,希望能够通过平凡而又真实的人物形象,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进步给每个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总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有所认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我们要始终牢记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系民革中央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济南市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