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海:强化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4-12-10 09:40:29 来源:团结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了解和准确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机制”。建构科学合理的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路径,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画出“最大同心圆”,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强化理论学习 突出政治引领
理论问题是方向问题。只有增强党外知识分子的理论素养,才能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坚定他们跟共产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在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党外知识分子所在单位的党委统战部可以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强化党外知识分子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在新时代,尤其是要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学习,使党外知识分子从根本上把握好政治方向,自觉地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
强化党外知识分子的政党意识教育。在党外知识分子中有一大部分是民主党派成员。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要求其成员必须具有共同的思想倾向和政治主张,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行动纲领。这就要求统战部门把政党意识教育纳入民主党派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协助民主党派规范组织生活,建立学习制度,组织成员学习党派知识,学习多党合作的历史,学习民主党派的纲领和章程,使他们明确民主党派的性质、任务。特别要抓好新成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利用重大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针对党外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问题,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理论意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思想沃土和精神根脉,是我们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基础。要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自身,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强化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要树立唯物史观、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强化机制创新 提供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为此,我们从以下几点提出创新体制机制的方案。
建立多部门的联动机制。上级统战部门要主动指导下级统战部门的工作,下级统战部门要定期向上级统战部门汇报本单位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同时,统战部门要定期调研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建立和完善教育引导机制。针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既注重教育引导,搭建学习提升的平台,又坚持融入日常,通过联谊交友、谈心交流等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既强化理论武装,把道理说明白、讲透彻,又注重结合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以现实触动思想。既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解决工作生活难题,又推动加强自我教育,在互学互帮中启发思想、深化认识。既强化网上引领,通过网络渠道和方式了解和回应他们的思想关切,又做好网下工作,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党外知识分子所在单位应对作出重大贡献和奋斗于基层的党外知识分子给予科研资金、社会性荣誉或工作晋升等奖励措施,可以破格提拔和晋级,提升党外知识分子存在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统筹规划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党外人士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管理。改善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机制,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党外知识分子所在单位要设立相应的经费,以保障本单位统战工作的开展。
强化平台建设 调动积极因素
为调动积极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单位可从以下两点强化平台建设。
搭建交流平台。可以通过单位的知联会或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建立定期与党外知识分子沟通的制度,通报单位大事,欢迎他们参与单位重大决策与事务管理。充分调动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利用互联网逐步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网络、人才网络和信息网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方法,建立考核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措施和方法。利用学习讨论会、培训班、组织生活等形式进行深入学习和座谈,不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
搭建发展平台。可根据党外知识分子的研究方向,建立实践创新基地和社会服务团,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教学科研、兴业创业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强化社会实践 提升思想认知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试金石。党外知识分子所在单位要强化实践引领,定期组织党外知识分子赴红色文化基地感受红色基因;赴博物馆、非遗传承和保护中心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到转型升级的生产线、生态保护的大屏障领悟时代发展,引导他们用看到的事实印证听到的理论,以亲身的参与激发内心的认同。
(作者李龙海,系农工党河南省郑州市思想政治工作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责任编辑:赵昕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了解和准确把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机制”。建构科学合理的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路径,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画出“最大同心圆”,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强化理论学习 突出政治引领
理论问题是方向问题。只有增强党外知识分子的理论素养,才能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坚定他们跟共产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在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党外知识分子所在单位的党委统战部可以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强化党外知识分子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在新时代,尤其是要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学习,使党外知识分子从根本上把握好政治方向,自觉地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
强化党外知识分子的政党意识教育。在党外知识分子中有一大部分是民主党派成员。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要求其成员必须具有共同的思想倾向和政治主张,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行动纲领。这就要求统战部门把政党意识教育纳入民主党派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协助民主党派规范组织生活,建立学习制度,组织成员学习党派知识,学习多党合作的历史,学习民主党派的纲领和章程,使他们明确民主党派的性质、任务。特别要抓好新成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利用重大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针对党外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问题,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理论意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思想沃土和精神根脉,是我们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基础。要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自身,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强化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要树立唯物史观、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强化机制创新 提供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为此,我们从以下几点提出创新体制机制的方案。
建立多部门的联动机制。上级统战部门要主动指导下级统战部门的工作,下级统战部门要定期向上级统战部门汇报本单位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同时,统战部门要定期调研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建立和完善教育引导机制。针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既注重教育引导,搭建学习提升的平台,又坚持融入日常,通过联谊交友、谈心交流等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既强化理论武装,把道理说明白、讲透彻,又注重结合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以现实触动思想。既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解决工作生活难题,又推动加强自我教育,在互学互帮中启发思想、深化认识。既强化网上引领,通过网络渠道和方式了解和回应他们的思想关切,又做好网下工作,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党外知识分子所在单位应对作出重大贡献和奋斗于基层的党外知识分子给予科研资金、社会性荣誉或工作晋升等奖励措施,可以破格提拔和晋级,提升党外知识分子存在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统筹规划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党外人士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管理。改善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机制,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党外知识分子所在单位要设立相应的经费,以保障本单位统战工作的开展。
强化平台建设 调动积极因素
为调动积极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单位可从以下两点强化平台建设。
搭建交流平台。可以通过单位的知联会或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建立定期与党外知识分子沟通的制度,通报单位大事,欢迎他们参与单位重大决策与事务管理。充分调动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利用互联网逐步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网络、人才网络和信息网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方法,建立考核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措施和方法。利用学习讨论会、培训班、组织生活等形式进行深入学习和座谈,不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
搭建发展平台。可根据党外知识分子的研究方向,建立实践创新基地和社会服务团,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教学科研、兴业创业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强化社会实践 提升思想认知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试金石。党外知识分子所在单位要强化实践引领,定期组织党外知识分子赴红色文化基地感受红色基因;赴博物馆、非遗传承和保护中心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到转型升级的生产线、生态保护的大屏障领悟时代发展,引导他们用看到的事实印证听到的理论,以亲身的参与激发内心的认同。
(作者李龙海,系农工党河南省郑州市思想政治工作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