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锋:充分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发布时间:2025-01-21 14:26:58 来源:团结报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要在持续完善制度结构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又要不断总结实践探索的经验,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协商、治理、社会效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切实提高政党协商质量,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效能
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功能发挥的全过程,不断推动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围绕事关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等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积极参加政党协商,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代表性、参与性和表达性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实践中得到拓展,促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多党合作效能得到提升。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各民主党派要将政党协商作为发挥参政党职能作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领域,凝聚各自所联系和代表社会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进党和政府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程序决策。要找准推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政党协商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增进政治认同、维护社会稳定、防范化解风险,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优势。要赓续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在政党协商中积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效延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政治参与的长度和宽度,全面体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团结合作的价值功能。
不断健全议政建言机制,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协商效能
中共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新形势新征程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各民主党派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努力当好中共党委和政府的“智囊团”“参谋库”,全面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协商效能。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机制,把多党合作所长与中心大局所需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调查研究融入日常、做到经常,改进调查研究方法,注重成果转化运用,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党责任。要建好用好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实职干部、专家智库等骨干队伍体制机制,抓好人才第一资源之根本,积极发展储备高层次人才,做到选贤任能、优中选优,为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协商民主的有效结合筑牢智力支撑。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健全完善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集智聚力机制,强化专门工作委员会代表性强、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特色,努力实现问题共研、成果共享、经验共鉴,凝心聚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有序开展民主监督,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
民主监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监督形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先后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的专项民主监督,对于持续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职能优势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各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前提,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重要保障,以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规范化为目标导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深刻把握民主监督的基本内涵和实践特征,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在政策咨询、信息反馈、预警警示、督查反馈等方面的作用,围绕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委托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要进一步创新民主监督形式,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民主监督质量,提升民主监督能力,不断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团结合作、生机活力,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治理效能。
拓展发挥优势作用的平台载体,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社会效能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的有效制度安排。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强大功效,根本点在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着力点在发挥好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增强党派成员把握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积极参加人民政协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参与联合调研、专题协商、视察考察等活动,协助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心聚力的工作。要积极与党和政府携手应对自然灾害及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风险挑战,组织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与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起同心抗击灾害抵御风险的强大力量,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关键时刻的责任担当。要积极助推经济建设和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强化党派自身品牌建设,多形式多层次推动和实施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帮扶助教、法律援助等社会服务活动,引导党派成员进一步增强促改革、助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努力成为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作者闫 锋,单位:民革山西省太原市委会)
[ 责任编辑:赵昕 ]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要在持续完善制度结构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又要不断总结实践探索的经验,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协商、治理、社会效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切实提高政党协商质量,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效能
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功能发挥的全过程,不断推动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围绕事关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等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积极参加政党协商,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代表性、参与性和表达性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实践中得到拓展,促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多党合作效能得到提升。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各民主党派要将政党协商作为发挥参政党职能作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领域,凝聚各自所联系和代表社会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进党和政府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程序决策。要找准推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政党协商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增进政治认同、维护社会稳定、防范化解风险,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优势。要赓续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在政党协商中积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效延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政治参与的长度和宽度,全面体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团结合作的价值功能。
不断健全议政建言机制,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协商效能
中共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新形势新征程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各民主党派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努力当好中共党委和政府的“智囊团”“参谋库”,全面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协商效能。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机制,把多党合作所长与中心大局所需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调查研究融入日常、做到经常,改进调查研究方法,注重成果转化运用,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党责任。要建好用好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实职干部、专家智库等骨干队伍体制机制,抓好人才第一资源之根本,积极发展储备高层次人才,做到选贤任能、优中选优,为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协商民主的有效结合筑牢智力支撑。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健全完善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集智聚力机制,强化专门工作委员会代表性强、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特色,努力实现问题共研、成果共享、经验共鉴,凝心聚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有序开展民主监督,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
民主监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监督形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先后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的专项民主监督,对于持续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职能优势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各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前提,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重要保障,以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规范化为目标导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深刻把握民主监督的基本内涵和实践特征,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在政策咨询、信息反馈、预警警示、督查反馈等方面的作用,围绕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委托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要进一步创新民主监督形式,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民主监督质量,提升民主监督能力,不断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团结合作、生机活力,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治理效能。
拓展发挥优势作用的平台载体,着力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社会效能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的有效制度安排。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强大功效,根本点在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着力点在发挥好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增强党派成员把握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积极参加人民政协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参与联合调研、专题协商、视察考察等活动,协助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心聚力的工作。要积极与党和政府携手应对自然灾害及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风险挑战,组织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与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起同心抗击灾害抵御风险的强大力量,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在关键时刻的责任担当。要积极助推经济建设和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强化党派自身品牌建设,多形式多层次推动和实施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帮扶助教、法律援助等社会服务活动,引导党派成员进一步增强促改革、助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努力成为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作者闫 锋,单位:民革山西省太原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