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园地  >  

张 钢:培育和弘扬协商民主文化

发布时间:2025-01-21 14:28:25 来源:团结报

人民政协发挥自身优势作用,培育和弘扬协商民主文化,对于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话语体系,拓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适用性和制度保障,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协商民主文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和创新,迫切需要和依赖协商民主文化思想的深入和发展,这是协商文化不断实现跨越发展和实质性突破的重要环节。

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主张。“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宝贵遗产,“协商民主文化”就是“和而不同”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答卷。围绕一个目标,凝聚各界智慧,在各种意见的融合中求同存异,是协商民主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根基。

倡导“平等包容”的文化主张。在原则和方向一致的前提下,保证各种分歧与意见都有发声的机会,并且相互尊重,不仅是对“兼收并蓄”精神的现代诠释,也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平等与包容。

倡导“和谐共赢”的文化主张。面对矛盾冲突,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多采取协调、协作、协商的方式,寻找最佳行动计划,寻求最大利益效用,对于社会繁荣稳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协商民主文化对当好政协委员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主要包括委员应具有协商意愿,拥有协商能力,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各方声音,以理性的思维分析复杂问题,在协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清醒认知政协委员的政治身份,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民主、团结两大主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强化履职为民的理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运用政协的利益表达渠道,为人民群众代好言、办好事,协助中共党委、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发挥好上通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协助中共党委、政府解疑释惑,营造民主和谐、团结合作的社会氛围。

增强协商议政工作的主动性。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积极参加政协开展的各类协商议政活动,聚焦党政之所需,关注群众之所盼,竭尽委员之所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协商民主的目的在于听取各方意见以优化决策质量,需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营造平等、自由、民主的“协商环境”。协商民主文化作为协商制度建设的深层支撑,赋予制度以灵魂与活力。

立足大局,瞄准重点,紧扣难点,把握主攻方向。主动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全局,自觉把中共党委、政府决策部署通过民主程序融入政协委员的履职行动中,使之有作为,有担当,维护好发展大局。

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协商氛围。拓宽协商渠道,丰富开展协商议政的载体,促进不同观点充分交流,增进了解、加深理解、消除误解,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营造良好协商氛围,并逐渐内化为文化自觉。

完善协商议政制度,规范协商议政行为。着力规范各类协商活动的规则、程序,优化协商环节设计,提升“商”的能力与成效。

(作者张 钢,单位:农工党江苏省泰州市委会)

[ 责任编辑:赵昕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