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联播  >  

打造民革党员的精神家园

——民革重庆市江北区委会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5-04-23 15:08:04 来源:团结报

“这些短视频都是我们民革党员制作的吗?太精彩了。”踏入民革重庆市江北区民革党员之家,一个个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常常让民革党员们惊喜地驻足观看。这些短视频主要是民革组织的相关介绍、民革党员的履职风采等,既真挚又精彩,让民革党员们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家”的一切。

近年来,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提出的“民革党员之家是思想阵地、政治阵地、工作阵地、凝聚人心的阵地”要求,民革江北区委会对民革党员之家进行了再次提升,以数字赋能打造“数字+家”,着力建立“同心、勤学、卓越、和美”的家风,打造成为民革党员的精神家园。

理论导入,建好思想阵地

思想政治建设是凝聚民主党派成员政治共识、夯实多党合作政治基础的关键所在。在江北民革党员之家“同心书屋”,“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会每年4月都在这里举行,民革党员们聚在一起,分享好书、交流心得。2024年4月,第二届“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会如期召开,民革江北区委会主委赵明给参会民革党员赠送书籍《阅读的力量》。读书会上,民革党员们一起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力量,感悟美好生活。“学习起来也特别有意义、有意思,很有收获。”参加读书会后,民革党员李英这样说道。

不仅如此,为了增强理论思想建设,民革江北区委会还创新开展了“六个一”活动——每次支部组织生活学一章新思想、讲一段民革党史、学一段民革章程、学一章法律法规、解读一段民革纪律处分办法、开展一次交心谈心。

“民革纪律处分办法实现了党纪与法律的衔接,为支部民革党员们作解读,不仅将我的法律知识分享给了大家,我自己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作风教育。”不久前,为民革党员们解读民革纪律处分办法后,民革江北区四支部副主委、律师韦清龙表示。

“开展支部‘六个一’活动以后,支部组织生活有了明确的抓手,民革党员们学习也更加系统。”民革江北区一支部主委雍容表示,支部“六个一”活动让支部工作更加规范,对民革党员起到很好的引领效果。

史料引入,建好政治阵地

江北民革党员之家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也是一个传承政治信仰的阵地。除了有记录民革发展历程的短视频,江北民革党员之家里还用数字呈现了民革前辈们的光辉事迹。民革先贤、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何鲁在江北创办的载英中学,民革先贤、著名数理学教育家周均时在江北创办的蜀都中学等历史记忆在民革党员们眼前生动再现。邓后炎、邓级升等民革前辈在江北的奋斗历程也被一一展示。

“这些展陈诉说着民革的初心和使命。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民革先贤们坚守信仰、不畏艰险、矢志革命的精神,带给大家深深的震撼。”在参观完后,有年轻民革党员表示,“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民革党员的身份绝不仅仅是一个称号、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此外,江北民革党员之家还记录了江北民革“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活动的点点滴滴。自2011年民革中央开展该项活动以来,江北民革陆续组织党员们参观宋庆龄、朱学范、邵力子、张治中、冯玉祥等民革前辈故居,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民革优良传统。展陈中有一张照片十分特别,这是2017年江北民革老主委冯文二带领党员们参观冯玉祥旧居的照片,而冯文二是冯玉祥将军的长孙。重温这些故事,总是让民革党员们深受教育、备感自豪。

工作植入,建好工作阵地

近年来,江北民革党员之家发挥好工作阵地作用,锻造担当作为党员队伍。江北民革创新实践“把党员的专业能力转化为参政议政能力”,建立起“1+2+3”参政议政能力提升机制,探索出“调研六步法”,实现了社情民意点评全覆盖。其中,“同心讲堂”正是民革党员专业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2017年,江北民革开设了“同心讲堂”,为民革党员搭建起“展示才华、锻炼才干、增长知识、增进友谊”的平台。每月,江北民革都会在民革党员之家举办“同心讲堂”,民革党员们围绕各自专业领域讲课,课后交流思想、分享心得,在思维碰撞中相互启迪、学学相长。

法律服务是江北民革党员之家的又一大特色。“江北民革于2014年成立同心法律援助工作站,是江北区司法局批复成立的公益性法律援助机构,是全市民革系统第一家法律援助工作站。”民革江北区委会副主委、同心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长陈鹏炜介绍,该工作站设在民革党员之家,有驻站律师30余人,至今已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援助950余件。

据了解,该工作站继2014年在镇街、社区、村开展网格化法律援助服务以来,2017年,实现了“由线下向线上延伸”,向群众提供“定制式”法律援助服务。2018年,在全市率先进驻看守所,面向在押人员家属提供法律援助。2022年,工作站又在重庆市率先进驻区法院开展诉调对接工作,这也是重庆市民主党派首个落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站点,截至目前,已调解案件2678件,调解成功案件总标的8748万元……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工作站民革党员律师们的专业和敬业,他们用实际行动积极助力社会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情感融入,建好凝聚人心的阵地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观看完党员“家”事专栏的短视频后,民革老党员邓建平动情地说道。自2018年建立以来,400平方米的江北民革党员之家,有江北民革工作的开展和思想的碰撞,更有民革党员人心的凝聚和精神的传承。

在民革党员之家数字画框播放的民革江北区委会历年“工作纪实”短片中,民革党员们经常能在这些画面中找到手捧鲜花的自己,这是江北民革为整十生党员送上鲜花和祝福的照片。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关爱民革党员,江北民革一直坚持“七个要”——春节慰问要全覆盖、80岁以上老党员春节要全走访、困难党员要全慰问、60岁以上整生党员要全祝福、生病住院党员要全看望、医生教师党员节日要全关怀、新党员要全谈心。这些细微的关心关爱总是能让民革党员们感动不已。

此外,江北民革每年举办民革党员主体沙龙、专题沙龙,其中为民革老年党员举办健康沙龙、为民革中年党员举办激情沙龙、为民革年轻党员举办活力沙龙,为不同行业领域民革党员举办各类专题沙龙。沙龙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或温馨暖心、或活力四射,民革党员们踊跃参与……所有这些凝心聚力的故事,都化为一个个故事短片,每年在党员之家不断更新、播放,让民革党员们有了更多的归属感。

大家表示,江北民革党员之家是全体江北民革党员的精神家园,这里有记录、有纪念、更有传承。江北民革党员之家也将继续以独特的魅力和力量,将组织的温暖不断传递党员、沁润党员,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刘 辉 吕 程


[ 责任编辑:林紫文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