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园地  >  

尚勋武:挖掘民进会史精神 提高思想建设效能

发布时间:2025-05-21 14:38:19 来源:团结报

历史是精神的基因,是信仰的密码。中国民主促进会(以下简称“民进”)自1945年成立以来,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民进发展的历程既是多党合作制度的生动实践,也是民进会员培根铸魂、增信力行的“源头活水”。

政治引领:历史选择熔铸道路认同之魂

一部民进会史,本质上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浓缩史。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上海,马叙伦、王绍鏊等爱国民主人士目睹国民党独裁腐败,毅然选择与中国共产党并肩同行。1946年的“下关事件”中,民进领导人血洒南京,以生命诠释“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这一历史场景,在今天的民进会史教育中绝非简单的往事追忆,而是为民进会员植入“为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基因。

历史的选择性叙事往往决定现实的价值判断。当新一代民进会员翻阅《民进响应“五一口号”宣言》原件时,看到的是民进先贤在历史十字路口的清醒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历经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后的必然选择。这种选择凝聚成马叙伦先生的政治遗嘱:“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有良好的结果,否则根本上就错了。”这种选择在新时代的延伸,体现为民进会员对“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自觉践行。从提议将《义勇军进行曲》确立为国歌,到推进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西进,再到提出加强文化软实力,民进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这种“以党为师、向党而兴”的历史逻辑,正是民进会员政治定力的源头活水。

成就激励:参政实践锻造履职担当之能

从1981年率先倡议设立教师节,到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自2003年开始,持续关注甘肃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发出事关半个中国迫在眉睫的生态问题的疾呼,助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由蓝图变为现实;202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标志着中国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而这部法律的出台,凝聚着民进人蔡述明一生的坚守与付出……这些跨越时空的履职成果,展现了民进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协力的历史性贡献,构成激励民进会员接续奋斗的“能量矩阵”。

成就激励的深层价值在于塑造组织认同的“精神共同体”。当新会员在民进会史馆看到1988年雷洁琼以82岁高龄赴凉山调研基础教育的身影,触摸到周有光推动汉语拼音方案的手稿时,他们不仅在回望过去,更在定位自己——加入的不仅是一个政治组织,更是一个以专业报国为使命的队伍。

榜样示范:先贤精神涵养人格修为之境

在民进会史的人物长廊中,周建人是民进主要创始人,倡导民主与科学、基层治理贡献卓著;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曾主编的《中学生》杂志,影响几代中国人;社会活动家雷洁琼推动中国妇女和儿童保护立法;霍懋征“一个都不能少”是对教育公平的坚守;徐伯昕“出版为民”的清风傲骨;著名作家冰心强调“爱的教育”,其代表作《寄小读者》以温暖细腻的笔触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少年,等等,共同构成民进会员人格养成的“精神氧吧”。这些先贤形象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事迹的感召力,更在于他们为“如何做一名合格民进会员”树立了可触摸的标准,既要是专业领域的“领跑者”,更要做政治坚定的“明白人”;既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学术精神,更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情怀。

人格养成的本质是价值观的“代际传递”。民进浙江省委会编导的话剧《马叙伦》,通过立体呈现民进前辈马叙伦教育救国、抗日救亡、创建民进、参与建立新中国等重要历史事件,弘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政治信念。更值得关注的是,新时代榜样示范正在形成“双向赋能”新范式,一代代民进会员,通过“双岗建功”为祖国伟大复兴添砖加瓦,成绩斐然。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民进会史对民进会员成长的价值已超越简单的教育功能,升华为参政党自身建设的战略资源。唯有将民进会史教育贯穿民进会员成长全周期,才能培育出更多“懂历史、明大局、善作为”的新时代民主党派成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尚勋武,系民进甘肃省委会主委)

[ 责任编辑:刘雪松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