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派统战  >  

“同忆峥嵘岁月・共促民族复兴”两岸共话抗战记忆主题交流活动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23 15:25:32 来源:四川民革微信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贺信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黄埔精神,深化两岸交流交往,9月18日,“同忆峥嵘岁月・共促民族复兴”两岸共话抗战记忆主题交流活动在四川成都开幕。民革中央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会主委欧阳泽华,黄埔军校同学会副秘书长许友滋出席活动开幕式并致辞。四川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万群,民革中央联络部负责人、团结报社社长邵丹峰出席有关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同忆峥嵘岁月・共促民族复兴”主题,邀请两岸黄埔后代亲属代表、抗战历史研究专家、台湾中青年赴大陆参访团、台北市中山文经交流协会参访团、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等相关岛内团体、省内高校代表、在川台胞代表及媒体记者160余人,通过共忆抗战历程,分享两岸留存的抗战史料与先辈事迹,深化对共同历史的认知,凝聚反“独”促统力量,同铸民族复兴共识。

欧阳泽华指出,80年前,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从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捐粮捐钱、输送兵源”的倾囊相助,到台湾同胞“反割台、反殖民”的不屈抗争,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80年岁月流转,抗战精神从未褪色,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始终是连接同胞心灵的桥梁。希望通过交流,进一步挖掘抗战史料中的“共同基因”,进一步搭建两岸交流中的“情感桥梁”,进一步传承抗战精神中的“民族内核”,把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两岸同胞携手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特别是引导两岸青年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推动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许友滋表示,黄埔军校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黄埔精神与伟大的抗战精神一样,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黄埔后代们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他希望各级黄埔军校同学会将抗战精神与黄埔精神融入到两岸交流活动中,增强两岸同根、民族同源的认知根基。希望两岸黄埔后代与青年一代进一步扛起传承责任,当好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和两岸交流生力军,让家国情怀在代际传承中薪火不息。

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之孙、四川省黄埔后代联工委副主委、民革四川省委会原副主委张庆成谈到,今年是张自忠将军殉国85周年,每到周年祭时,心中对祖父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作为后人要继承和弘扬先烈们“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的精神,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以实际行动告慰抗战英烈们的在天之灵。

“侵华日军肆意践踏华夏大地,累累罪行令人发指。”台湾黄埔代表陈筑藩激动地说道“我们华夏儿女,定当勿忘国耻、自强不息、奋勇前行!”“80年前我们以血肉筑长城,80年后我们以奋斗谋复兴。”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邓哲伟谈到,前段时间震撼世界的九三阅兵,让他心潮澎湃,这不仅是国防力量的展现,更是对历史的告慰,是民族自信的宣示,中华民族再也不会任人欺凌!

随后进行的学术交流环节中,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袁斌,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人大学报编审林坚,民革中央祖统委委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侯杰,四川省黄埔后代联工委委员何允中等与会专家学者,从黄埔师生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抗战中的川籍将领事迹、抗战精神和黄埔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等方面展开研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本次活动于9月17日至9月22日在四川举行,由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四川海外联谊会指导,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民革四川省委会等单位共同主办。活动期间,与会嘉宾还将在四川实地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抗战历史文物保护等情况。同时,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将联合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遴选100余幅珍贵历史影像,举办“爱国、革命”黄埔军校抗战图片展,让历史走出教科书,走近莘莘学子,以爱国情怀厚植青年使命担当,以民族气节筑牢文化自信根基,赓续伟大抗战精神,铸魂培育时代新人。

[ 责任编辑:刘雪松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