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民:看到成绩 看到光明 提高勇气
发布时间:2016-01-25 14:34:34 来源:民建中央网 作者:
核心观点:在经济转型期,应理性看清趋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协调推进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内的全局性、系统性改革,补短板,强根基,推动我国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补短板已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
近期,世界、中国以及上海的一系列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引发社会和舆论广泛关注。不出所料,世界经济总体疲弱,在连续3年低速增长后,2015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比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的更低,约为3%;国际贸易更是陷入深度衰退,全球贸易额负增长13%。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亮点所在,尽管与1978年到2014年年均GDP增幅9.9%相比,有较大的落差,1990年来首次增长低于7%,然而能够稳住6.9%,实属不易。值得重视的是,对外贸易出现了改革开放38年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双下挫———出口同比下降1.8%,进口同比下降13.2%,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7%。上海2015年GDP增长为6.9%,因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仍然很重。
2016年的开局提示我们,对未来经济发展要保持足够的警醒。不可否认,当下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然而,我们不能被单纯的数字误导,不能简单根据数值高低立下判断。一方面,应当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教诲“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全面辩证地看待情况,理清对于经济前景的迷思,坚定信念,唱响光明论。另一方面,面临战略地位、发展模式、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等瓶颈,补短板已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
更注重经济增长转型和民众生活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召开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新常态。今天的发展态势,正可以诠释何为新常态,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如何提出符合实际的战略目标,如何动员全体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
新常态的第一个特点,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2015年我国GDP增长6.9%,但是我们的基数了不得。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2015年经济规模达到676708亿元人民币,约合10.8万亿美元,2015年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的1.5个百分点,相当于10年前的2.6个百分点,可见6.9%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这也符合我们对劳动力成本提高、能源资源成本上涨和环境压力陡增而必须进行的改革。
新常态的第二个特点,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一是消费继续稳健发力,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4%,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二是贸易结构深度调整,核心亮点是我国正在由一个消费品出口大国转换成消费品提质和资本品迅速增加的大国。2015年,代表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10%,其中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超过15%,机车车辆出口增加30%。此外,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的49个国家投资增长18.2%,“走出去”势头良好。
新常态的第三个特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企业主动转型、创新意愿明显加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逐步发生转换,进入创新驱动型的新常态经济。近期,民建市委密集走访调研会员企业,从企业家的反映来看,创新始终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自主知识产权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高点。企业整合传统产业,对接新金融模态,拓展“互联网+”模式,寻求自身发展的新动力,已逐步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不再是口号,而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一点最难能可贵。
新常态的第四个特点,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我国大刀阔斧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公布清单、锁定底数,取消国家级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全面清理和取消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继续取消和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这是企业和社会十分欢迎的。
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砥砺前行
新常态是全方位转型升级的经济,我们的增长动力要越来越有内涵,产业结构要越来越优化,时不我待,当急起直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因此,在经济转型期,应理性看清趋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协调推进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内的全局性、系统性改革,补短板,强根基,推动我国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当下最关键的是,大家应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找短板,认真补短板,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
上海“两会”正在进行,我们热切期盼此次“两会”能够开成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大会,开成集思广益、补好短板的大会,讲足、讲好、讲活新常态下全国和上海取得的成就,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砥砺前行。
(本文发表在2016年1月25日出版的《文汇报》,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 责任编辑:柳宏 ]
核心观点:在经济转型期,应理性看清趋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协调推进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内的全局性、系统性改革,补短板,强根基,推动我国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补短板已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
近期,世界、中国以及上海的一系列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引发社会和舆论广泛关注。不出所料,世界经济总体疲弱,在连续3年低速增长后,2015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比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的更低,约为3%;国际贸易更是陷入深度衰退,全球贸易额负增长13%。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亮点所在,尽管与1978年到2014年年均GDP增幅9.9%相比,有较大的落差,1990年来首次增长低于7%,然而能够稳住6.9%,实属不易。值得重视的是,对外贸易出现了改革开放38年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双下挫———出口同比下降1.8%,进口同比下降13.2%,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7%。上海2015年GDP增长为6.9%,因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仍然很重。
2016年的开局提示我们,对未来经济发展要保持足够的警醒。不可否认,当下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然而,我们不能被单纯的数字误导,不能简单根据数值高低立下判断。一方面,应当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教诲“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全面辩证地看待情况,理清对于经济前景的迷思,坚定信念,唱响光明论。另一方面,面临战略地位、发展模式、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等瓶颈,补短板已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
更注重经济增长转型和民众生活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召开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新常态。今天的发展态势,正可以诠释何为新常态,如何保持战略定力,如何提出符合实际的战略目标,如何动员全体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
新常态的第一个特点,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2015年我国GDP增长6.9%,但是我们的基数了不得。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2015年经济规模达到676708亿元人民币,约合10.8万亿美元,2015年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的1.5个百分点,相当于10年前的2.6个百分点,可见6.9%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这也符合我们对劳动力成本提高、能源资源成本上涨和环境压力陡增而必须进行的改革。
新常态的第二个特点,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一是消费继续稳健发力,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4%,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二是贸易结构深度调整,核心亮点是我国正在由一个消费品出口大国转换成消费品提质和资本品迅速增加的大国。2015年,代表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10%,其中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超过15%,机车车辆出口增加30%。此外,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的49个国家投资增长18.2%,“走出去”势头良好。
新常态的第三个特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企业主动转型、创新意愿明显加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逐步发生转换,进入创新驱动型的新常态经济。近期,民建市委密集走访调研会员企业,从企业家的反映来看,创新始终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自主知识产权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高点。企业整合传统产业,对接新金融模态,拓展“互联网+”模式,寻求自身发展的新动力,已逐步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不再是口号,而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这一点最难能可贵。
新常态的第四个特点,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我国大刀阔斧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公布清单、锁定底数,取消国家级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全面清理和取消国务院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继续取消和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这是企业和社会十分欢迎的。
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砥砺前行
新常态是全方位转型升级的经济,我们的增长动力要越来越有内涵,产业结构要越来越优化,时不我待,当急起直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因此,在经济转型期,应理性看清趋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协调推进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内的全局性、系统性改革,补短板,强根基,推动我国经济从量变走向质变,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当下最关键的是,大家应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找短板,认真补短板,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
上海“两会”正在进行,我们热切期盼此次“两会”能够开成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大会,开成集思广益、补好短板的大会,讲足、讲好、讲活新常态下全国和上海取得的成就,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砥砺前行。
(本文发表在2016年1月25日出版的《文汇报》,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