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团结E家  >  资料库  >  民革  >  文件  >  

文件汇编 民革主要创始人小传1

发布时间:2016-12-16 16:23:41  来源:民革中央网  作者:

    时间: 2008-09-24 | 文章来源: 民革中央

    字号:大 中 小

    谭平山

    (1886—1956)

    谭平山,是革命的爱国主义者,是作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发起人之一。

    谭平山,是广东高明县人,1886年旧历9月1日出生于一个缝纫匠的家庭,幼年时代生活较为贫苦。辛亥革命前后,他是两广优级师范学校的工读生、同盟会会员,参加了当时的民主革命运动,担任过广东省参议和雷州中学校长。

    谭平山还是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前后,他在北京大学读书,参加了李大钊等所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五四”运动。1921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随后在广东高级师范学校任教。同时担任《群报》编辑,致力于进步思想的传播。

    1924年,谭平山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参与改组国民党的准备工作,并被选为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组织部部长。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公开叛变革命,发动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他刚从苏联回国,参加了武汉政府,任农民部部长,旋因武汉政府宣告分裂,遂赴南昌,参加了著名“八一”南昌起义,并担任了领导工作。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谭平山开始了他在国内和海外的流亡生活。他虽然因失去了共产党的直接领导,而感到“象在大海航行中失去了指南针的小船一样的痛苦”,但他仍然坚持反帝反封建的立场,努力团结国民党的左翼,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坚持革命的三大政策而斗争。直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发生,他从海外回武汉,坚决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共产党的主张,积极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1943年夏季起,他同陈铭枢、杨杰等共同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并以民主同志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团结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在国民党内部反对卖国投降逆流,为争取民主和团结抗日的胜利而展开各种活动。1945年10月,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他被选为该会的主要负责人。1947年他出走香港,公开与国民党政府决裂,为支持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而积极斗争。1948年1月,谭平山在香港参加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8年,谭平山同民革的领导人一起,热烈响应中共中央召开新政协会议的“五一”号召,不久,他就从香港来到东北解放区,并转赴北京,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新政协会议召开后,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被委任为政务院政务委员、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他被选为人大代表和常务委员。1949年,在中国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会议上,他被选为民革中央委员和。常务委员。1956年民革召开三全大会,他被选为民革副主席。同年4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岁。

    蔡廷锴

    (1892——1968)

    蔡廷锴,字贤初,广东罗定县人。1892年4月15日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生活困苦,从小就帮助家庭做农活。九岁时开始读私塾,三年后辍学,学裁缝,十四岁就替人缝制衣裳以补家用。十八岁投入广东新军当兵。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广东独立,蔡廷锴转入省警卫军当班长。1919年在肇军陈铭枢营当排长,开始与陈结交。先后参加了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第一次北伐,讨伐桂军沈鸿英以及东征讨伐陈炯明等重要战役,屡立战功。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东建立,统一部队编制,将驻粤各军改为国民革命军。蔡任第四军第十师团长,参加北伐。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共分裂后,他担任了第十九路军军长,奉调江西,曾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他开始认识到连年内战,枪口不能对外,是造成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们中国的重要原因,决心不再参加内战。当时十九路军正在江西赣州整补,他在全军将士面前,庄严宣誓:反对内战,团结对外。

    “九一八”事变后,十九路军调驻上海,蔡廷锴及蒋光鼐、戴戟等率部加强抗日部署,拒绝接受南京当局要部队撤退上海市区、以免冲突的命令。1932年1月28日,当日军进攻上海时,全军将士奋起抵抗,这就是“一•二八”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下,与日寇血战三十三天,使敌人三次增兵,三易其帅,终不得逞,大长了我国人民的志气。蔡廷锴以指挥这次战斗深得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的爱护与景仰,被誉为“抗日将军”和“民族英雄”。

    在南京国民党政府最高当局的妥协下,淞沪抗战以签订停战协定而结束。十九路军又被调往福建执行 “剿共”任务。1933年蔡廷锴决定同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并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成立福建人民政府,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公开决裂。失败后去香港。这时他才知道,当年在江西瑞金身为红军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闻悉十九路军在福建失败之后,曾经叫人打电报给蔡,殷切希望他“打起红旗,继续革命”,同红军合作,团结抗日。可惜这封电报,蔡没有收到。

    抗日战争胜利后,蔡廷锴对国民党当局破坏“双十”协定,撕毁旧政协决议,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极为不满,积极投身民主革命运动,同时与李济深、李章达等于1946年3月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反对独裁,反对内战,主张民主,要求实现真正的三民主义。1948年1月,在香港参加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年冬季从香港到东北解放区转赴北京,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

    全国解放后,蔡廷锴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1968年4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 责任编辑:柳宏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