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国卫:农工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时间最长
发布时间:2016-12-19 23:13:23 来源:农工党中央网站 作者:
2007年12月17日15时,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桑国卫做客新华网谈农工民主党未来五年的发展进程。以下为本次访谈的部分内容实录。
[网友 一种心情] 我了解到在大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就像您所说的,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农工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亲密关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段历史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那在农工民主党和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重要时刻?有哪些宝贵经验?
[桑国卫] 这位网友对农工民主党的历史了解得还是很清楚的,农工党正式的成立、创立是在1930年8月9日,所以说是我们国内成立最早的民主党派。农工民主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和别的民主党派有一点不一样,一是我们是合作时间最长的;二是经历过风浪的考验。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血与火的考验。这是在中共中央贺信中指出过的。
所以我们和中国共产党的这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亲密关系可以追溯到更早。因此,在您所提到的邓演达同志早期革命运动的时候,贯彻执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来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一直到47年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这里面有一个过程,实际上是从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发展过来的。
所以我们想应该把农工民主党光荣历史和传统有一个回顾和总结,什么是我们农工民主党的传统呢?我们认为应该归纳为这几句话“追求真理、不断进步;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团结奋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热爱组织、培育新人;自我教育、严于律己”,这些是农工民主党很突出的优良传统和光荣历史。
[ 责任编辑:吴家珍 ]
发布时间:2016-12-19 23:13:23 来源:农工党中央网站 作者:
2007年12月17日15时,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桑国卫做客新华网谈农工民主党未来五年的发展进程。以下为本次访谈的部分内容实录。
[网友 一种心情] 我了解到在大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就像您所说的,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农工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亲密关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段历史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那在农工民主党和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重要时刻?有哪些宝贵经验?
[桑国卫] 这位网友对农工民主党的历史了解得还是很清楚的,农工党正式的成立、创立是在1930年8月9日,所以说是我们国内成立最早的民主党派。农工民主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和别的民主党派有一点不一样,一是我们是合作时间最长的;二是经历过风浪的考验。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血与火的考验。这是在中共中央贺信中指出过的。
所以我们和中国共产党的这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亲密关系可以追溯到更早。因此,在您所提到的邓演达同志早期革命运动的时候,贯彻执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来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一直到47年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这里面有一个过程,实际上是从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发展过来的。
所以我们想应该把农工民主党光荣历史和传统有一个回顾和总结,什么是我们农工民主党的传统呢?我们认为应该归纳为这几句话“追求真理、不断进步;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团结奋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热爱组织、培育新人;自我教育、严于律己”,这些是农工民主党很突出的优良传统和光荣历史。
[网友 一种心情] 我了解到在大革命失败后,为了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就像您所说的,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农工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亲密关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段历史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那在农工民主党和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重要时刻?有哪些宝贵经验?
[桑国卫] 这位网友对农工民主党的历史了解得还是很清楚的,农工党正式的成立、创立是在1930年8月9日,所以说是我们国内成立最早的民主党派。农工民主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和别的民主党派有一点不一样,一是我们是合作时间最长的;二是经历过风浪的考验。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血与火的考验。这是在中共中央贺信中指出过的。
所以我们和中国共产党的这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亲密关系可以追溯到更早。因此,在您所提到的邓演达同志早期革命运动的时候,贯彻执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来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一直到47年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这里面有一个过程,实际上是从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发展过来的。
所以我们想应该把农工民主党光荣历史和传统有一个回顾和总结,什么是我们农工民主党的传统呢?我们认为应该归纳为这几句话“追求真理、不断进步;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团结奋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热爱组织、培育新人;自我教育、严于律己”,这些是农工民主党很突出的优良传统和光荣历史。
[ 责任编辑:吴家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