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团结E家  >  资料库  >  民盟  >  讲话  >  

李重庵副主席在海内外基础教育研讨会(武汉)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7-01-09 14:58:09  来源:民盟中央网  作者: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大] [小] 2008-09-17(2008年7月24日)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见到老师们非常亲切。我当过26年的教师,在教育战线工作了30多年。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就教育问题和大家交流,与大家一起谈谈心。

    首先我要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本次研讨会是围绕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而进行的非常重要的活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要向两个承办单位表示敬意。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大学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非常短的时间内,接下论坛承办工作并组织得这样好,令我感动;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的朋友们多少年来对中国农村教育的无私奉献,不仅给了我们许多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和支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舞。同时还要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第一线的教师表示敬意,你们是中国教育的脊梁。

    (一)

    大家可能会问,民盟为什么要参加此次活动?民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简称,成立于1941年,是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现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有19万成员,都是在教育科技文化战线上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其中60%左右是教师。教育是民盟的界别特点,这既和民盟的成员构成也和民盟的传统有关。民盟的早期领导人,比如黄炎培、陶行知都是教育家。民盟的前辈有很多著名学者,比如梁思成、朱光潜、闻一多、吴晗、梁漱溟、华罗庚、苏步青、童第周、李国豪、谈家桢、季羡林、钱伟长、费孝通、胡愈之,他们不仅是本学科的巨匠,也都是成功的教育家。所以,关注教育是民盟不变的主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的许多进步,比如教育战略地位的确立,改善教师待遇,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确立,还有关于素质教育战略的确立,民盟都是比较早地向中央提出建议,最后得到采纳。比如改革开放不久,费孝通等民盟中央领导人就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

    我们为什么关注今天教师培训的活动,还有一个原因。我们民盟2006年开始策划,从2007年起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推动实施了一项叫做“民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的活动。“烛光行动”围绕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由盟员特别是其中的教师自愿提供无偿帮助,主要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还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包括关注为支持教师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制度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今天的研讨会,不光我们民盟中央有人来,民盟湖北省委的烛光行动有关专家也来学习,我们希望从中得到收获,推动我们“民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搞得更好。

    民盟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烛光行动”?首先为什么叫做“烛光”行动?因为我们民盟19万盟员里面有10万以上教师,他们都是一颗颗“红心蜡烛”,关心和帮助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的千千万万 “蜡烛”,让农村教师以更明亮和炽热的烛光去照亮和温暖农村的孩子们。因此取名为民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

    为什么针对农村教育开展这个活动?这基于我们对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基本认识。

    我们觉得从国家的义务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先是通过“义教工程”基本解决了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中国的政府承担起了义务教育的政府责任。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同志可能还记得,当时有句口号叫“人民教育人民办”,落实到农村就成了“农村教育农民办”。校舍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们有学上了,又碰到了新的障碍,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学校的经费保障成了问题,于是经过很多努力,中央政府下了决心建立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的经费保障机制,并修订《义务教育法》,将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是第二个阶段,解决了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的保障。当然不能说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全部解决了,但从制度安排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拦路虎了。

    现阶段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我们认为是教育教学质量,是在农村学校提供优良的教育资源。在现阶段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要让农村的孩子上好学”。从刚开始提出的目标让孩子们“有学上”,到后来的“上得起学”,再到今年提出的“上好学”,说明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要让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关键在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了大量工作,为什么民盟也来做这件事情?

    刚才我已经提到了,民盟有关注教育的传统,这个传统说得再早一点,甚至在民盟作为一个政治团体成立之前,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民盟的一些老前辈,比如说梁漱溟、陶行知、黄炎培就开始关注而且身体力行地推行乡村建设、平民教育、职业教育等等。

    改革开放以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民盟就开始了智力支边支教,从北京、天津等地派教师到新疆开展教师培训,从那时开始,民盟在这方面的工作就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能够持续这样长的时间,是因为我们民盟成员的构成,我们教育界别的特色,也有人才资源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民盟作为参政党的政党意识和责任。

    我们介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从全局考虑的。我们在每个省可能会搞几个点,希望在这几个点搞得好,一方面可以起到对教育部门培训工作扩充、扩展和延伸的作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对宏观政策的研究,这样我们就有更充分的依据、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推动在全国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我们虽然具体帮助的是一小部分教师,烛光行动开展以来,已经有数万教师得益,但这还不够,我们希望通过建言献策,推动政府研究制定更好的政策措施,让全国的农村教师得益,让全国的农村学生得益。

    (二)

    今天见到这么多的教师和海内外的同仁,感到很亲切,我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名老兵,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教育和教师的看法。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非常辛苦,我们总在努力拉车,负担很重,付出很多。但我们在埋头拉车的同时,还是要时不时抬头看看路。除了关心教材教法等等一些具体问题之外,我们不要忘了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我们当教师、办教育是为了什么?教育的功能最终是什么?

    我对教育功能的认识比较肤浅,也可能不全面:从最低层次的实用功能来看,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和他的家庭通过他受到的教育,能改善他本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出身,都能通过受教育而得到发展,从而能过殷实而体面的生活;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教育能够延续人类的文明不至于中断;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教育的功能就是推动社会进步,因为受过教育的人总是要思考,要发现,要探索,要创新,这样能使科技经济文化等社会的领域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推动社会进步。

    要实现这样的功能,我们教育的目标要放在育人上面,我们要把教育对象看成是一个能自己解放自己、改善自己,同时能帮助别人的人,这应该是一个能动的人,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挣钱工具,或者工作的机器。人也是作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活的载体,而不只是知识的载体,他是文明的载体,所以他要承担创新科技、延续文化、发展生产力的使命。所以我们的学生只是掌握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传授知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试更不应该是教育目的,传授知识只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应试是教育过程的若干环节之一。这样看来我们的教育过程实际上可以看成一个受教育者在教师、家庭、社会的帮助下作为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早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理解这个自由发展是符合社会进步方向的发展,这个全面的发展就应该包括身体、心理、人格、智力、技能等等,特别是能力,诸如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与自然共处的能力等等。可见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对学生这一生的发展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三)

    从教育的基本功能考虑,教师的职责是什么?怎样做一个“好教师”?我自己的体会,当个好教师有这样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教书”: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本身要掌握必要、正确和扎实的知识,同时我们是帮助学生学习,不是把知识给他,而是启发、帮助、引导他去取得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过程,而是学生从教师、书本、社会得来信息,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再通过实践检验得到认知的成果,变为他自己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师的职责是让学生会学习,特别是让他能在将来没有教师的帮助下自己通过学习去解决新的问题。我们教师的知识再渊博,预见能力再强,也说不准上二十年以后我们的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什么样的新问题。在那个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能力去获取新的知识,寻求自己的解决办法。所以我们最应该珍惜,最应该保护和培养的是学生的好奇心,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他们的求知欲。反思我们这些年的教育,孩子在幼儿园的年龄还算愉快和好奇,接受了一级一级的教育以后,很多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对这种学习欲望是呵护,还是伤害?所以我想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应该是最起码的标准,这就是教书的标准,教好书是教师的第一个境界,

    第二个境界是“育人”,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言传身教帮助少年儿童时期打好基础,把好方向,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比如说,中国的孩子也应该都是乐观、积极、自信、坚韧的,应该自尊和尊重别人,应该尊敬和亲近大自然,应该有耻辱之心、感恩之心和畏惧之心,应该继承我们民族传统的美德。这就是育人。

    第三个境界是“乐教”。教师也是人,也是恩格斯说的寻求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们在完成教师的使命的同时,也应该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作为教师的快乐。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其乐无穷的,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享受教的快乐和学的快乐。我经常在全国各地出差时看望一些老盟员、老教师。我就想为什么我们盟员教师中有那么多老寿星?有两条理由,一条是心宽,不论经过多少折磨和困难,都很乐观。第二是心善,与人为善、享受奉献。还有第三条,教师整天和年轻人打交道,很自然地容易保持年轻向上的心态,自己也变年轻了,这是一种幸福和乐趣。我们做的是启发心智的工作,我们做得好,对受教育者的一生的改善会有贡献,这也是一种幸福和乐趣。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其中有很多科学规律要研究、探索和实验,每一次解决一点疑惑,取得一点进步,在学生身上发现工作的成绩,都会带来巨大的快乐,这又是一种幸福和乐趣。我们作为一个光荣的教师,这样一个高尚有意义的职业,我们能做到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我们就应该享受这样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我们有幸福的源泉,有精神财富的本钱。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教师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的。同时我们的教师还应该享受人生、实现发展,要快乐,要快乐地享受教师的幸福。

    但更重要的是,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也感到快乐,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快乐中成长。中国小学生的形象不应是背着沉重的书包,从脸上能读出过早承受生活的沉重负担。中国作为一个穷国办大教育,确实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取得很大成就,是很多国家比不了的。如果看入学率再除以人均GDP,中国是鹤立鸡群。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教育的弊病和矛盾也很多,改革没跟上发展,很多矛盾错综复杂,纠缠在一起,不容易理出头绪下手解决。但是我们在满足我们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的同时,不能让教育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沉重经济和精神负担。小两口从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发愁,教育办到这个份上需要教育工作者好好思考,当然主要是决策问题,政策问题,大方向问题,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尽我们所能,通过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孩子能有一个愉快的童年,让中国的孩子也快乐轻松地享受童年,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求知的快乐,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一名教师,能达到第三个境界,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好老师了。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学习,聆听专家的演讲。预祝研讨班圆满成功,也预祝在座各位同仁在中国的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多能动的作用,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尽快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柳宏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