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副主席在民盟基础教育(西安)研讨会上的闭幕讲话
发布时间:2017-01-09 14:59:02 来源:民盟中央网 作者: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大] [小] 2008-09-23(2008年9月18日)
民盟中央副主席 徐辉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本届民盟基础教育研讨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得到了民盟中央、教育部及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王侠,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杨周复亲临会议并讲话,热烈祝贺会议的召开。民盟中央李重庵副主席、索丽生副主席,亲自为会议作了两场精彩的专题报告。
会上,蒋树声主席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了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和矛盾,即:教育公平的完善与教育质量的提高,并鼓励大家为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不断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蒋主席的讲话立意深远,高屋建瓴,饱含着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欣喜之情,饱含着对基础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切之情,也饱含着对广大盟员为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积极贡献力量的殷切期望。杨周复同志高度评价了民盟在教育领域的各项工作,他指出,面对人人“上好学”的历史新任务,均衡配置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是政府今后新的努力方向。
两天来,与会同志们紧紧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广泛的交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我对会议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以期对大家学习蒋主席讲话、贯彻会议精神有所帮助。
一、会议内容充实,研讨广泛深刻。
会议的专题报告层次高,分量重,针对性强。李重庵副主席详细介绍了“民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和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教育重建的基本情况;索丽生副主席深入分析了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思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姜沛民司长全面阐述了全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情况和推进方向;中国教育学会谈松华常务副会长着重从行政措施和制度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中国传媒大学王永滨教授着重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发展问题;北京大学杨建芳博士从分析教师工资影响的因素入手,对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六个报告紧密结合当前实际,用翔实的资料、深刻的分析,从不同侧面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了精辟分析,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应对这一新形势、新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我们进一步搞好基础教育的各方面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大会发言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不仅阐述了对基础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更为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提出了不少好主意、好办法。如,关于城乡师资共享机制、农村中小学教师地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民办教育发展前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高中新课改等问题的论述,或立意深远,或新颖独到,或精辟有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代表们求真务实、热情洋溢的发言,体现了浓郁的民主思想的氛围。会议的发言很精彩,小组讨论也很热烈。在小组讨论会上,同志们畅所欲言,就蒋主席的讲话、专题报告和大会发言展开了积极、深入的讨论。还有一些同志对会议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认为研讨的问题应该注重全局意义,不要过于具体、细微;讨论的重点应该是建言献策,而不是泛泛论述等。这些意见都很中肯。会议的主办、承办单位将在会后对会议进行总结(包括会议组织、成功经验、不足之处、对今后会议的建议等),报民盟中央同时转发各省级盟组织。
二、会议准备充分,论文成果丰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确保会议效果,民盟中央去年底就开始酝酿会议的筹备工作,确定了会议的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今年2月份,民盟中央向全国30个省级盟组织发出了召开研讨会的预通知,对会议主题、议题和参会论文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8月中旬又在湖南专门召开了一次筹备会,具体研究了会议的时间、地点、议程,审定了会议方案与主题报告。
充分细致的筹备工作,不仅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也提高了各地各方面参会的积极性。截至8月13日,共有24个省级盟组织和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妇女委员会提交了论文87篇,数量上是2006年基础教育研讨会的3倍。同时,论文的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大多数论文都以深入的调查为基础,数据充分,观点鲜明,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可行性。
这次研讨会的经验之一,是将论文评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会议筹备组首次专门邀请专家成立了论文评审组,从87篇论文中精中选优,将14篇最有代表性的论文选作大会发言。这些优秀的论文和发言一方面为充实会议内容、提高会议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民盟在教育领域的参政议政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会后,我们要对会议成果进行梳理、提炼和加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以充分利用,如提炼为给中共中央或有关部委的政策建议信,全国“两会”上的提案、发言等,积极发挥民盟的参政党职能,使会议成果的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会议层次提升,规模与影响扩大。
教育既是民盟的界别特色与优势,又是民盟参政议政的主要领域之一。历届“民盟部分省市基础教育研讨会”都视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为己任,深入研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以前召开的研讨会,虽然是地方盟组织举办的会议,但民盟中央领导历来都很重视,并寄予厚望,费老、丁老曾多次出席会议并讲话,有时候还亲自主持会议。民盟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更加重视在教育领域发挥参政党职能,2007年决定将会议提升到全盟高度,把研讨会更名为“民盟基础教育研讨会”。更名后的第一届会议由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和民盟陕西省委主办,民盟西安市委承办,民盟湖南、黑龙江、江苏、四川、甘肃省委协办。与往届相比,会议的组织、筹备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会议质量也更有保障。
本次会议有30多个组织和部门的领导、专家100余人参加,与2006年的基础教育研讨会比较,参会组织、人员不仅在数量上均增长了近3倍,而且在构成上也有了显著变化。此次会议一改往届以部分省级盟组织和盟内专职干部参会为主的局面,参会单位不仅涵盖了29个省级盟组织,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妇女委员会以及民盟中央机关有关部门也派负责人或代表参加。会议还专门邀请了教育部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专题报告;参会人员中,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校的领导、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所占的比例均有显著增加。这不仅提高了会议的参与面,还使得会议更加贴近于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能够汇聚更多的观点和看法,做到发扬民主,兼收并蓄,凝聚智慧。会议还加强了宣传工作,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及陕西省、西安市的主要媒体都对会议情况进行了相关报道,为扩大会议影响贡献了力量。
以上,是我对会议的三点认识,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柳宏 ]
来源:中国民主同盟网站 http://www.mmzy.org.cn[大] [小] 2008-09-23(2008年9月18日)
民盟中央副主席 徐辉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本届民盟基础教育研讨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得到了民盟中央、教育部及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王侠,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杨周复亲临会议并讲话,热烈祝贺会议的召开。民盟中央李重庵副主席、索丽生副主席,亲自为会议作了两场精彩的专题报告。
会上,蒋树声主席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了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和矛盾,即:教育公平的完善与教育质量的提高,并鼓励大家为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不断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蒋主席的讲话立意深远,高屋建瓴,饱含着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欣喜之情,饱含着对基础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切之情,也饱含着对广大盟员为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积极贡献力量的殷切期望。杨周复同志高度评价了民盟在教育领域的各项工作,他指出,面对人人“上好学”的历史新任务,均衡配置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是政府今后新的努力方向。
两天来,与会同志们紧紧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广泛的交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我对会议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以期对大家学习蒋主席讲话、贯彻会议精神有所帮助。
一、会议内容充实,研讨广泛深刻。
会议的专题报告层次高,分量重,针对性强。李重庵副主席详细介绍了“民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和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教育重建的基本情况;索丽生副主席深入分析了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思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姜沛民司长全面阐述了全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情况和推进方向;中国教育学会谈松华常务副会长着重从行政措施和制度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中国传媒大学王永滨教授着重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发展问题;北京大学杨建芳博士从分析教师工资影响的因素入手,对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六个报告紧密结合当前实际,用翔实的资料、深刻的分析,从不同侧面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了精辟分析,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应对这一新形势、新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我们进一步搞好基础教育的各方面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大会发言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不仅阐述了对基础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更为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提出了不少好主意、好办法。如,关于城乡师资共享机制、农村中小学教师地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民办教育发展前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高中新课改等问题的论述,或立意深远,或新颖独到,或精辟有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代表们求真务实、热情洋溢的发言,体现了浓郁的民主思想的氛围。会议的发言很精彩,小组讨论也很热烈。在小组讨论会上,同志们畅所欲言,就蒋主席的讲话、专题报告和大会发言展开了积极、深入的讨论。还有一些同志对会议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认为研讨的问题应该注重全局意义,不要过于具体、细微;讨论的重点应该是建言献策,而不是泛泛论述等。这些意见都很中肯。会议的主办、承办单位将在会后对会议进行总结(包括会议组织、成功经验、不足之处、对今后会议的建议等),报民盟中央同时转发各省级盟组织。
二、会议准备充分,论文成果丰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确保会议效果,民盟中央去年底就开始酝酿会议的筹备工作,确定了会议的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今年2月份,民盟中央向全国30个省级盟组织发出了召开研讨会的预通知,对会议主题、议题和参会论文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8月中旬又在湖南专门召开了一次筹备会,具体研究了会议的时间、地点、议程,审定了会议方案与主题报告。
充分细致的筹备工作,不仅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也提高了各地各方面参会的积极性。截至8月13日,共有24个省级盟组织和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妇女委员会提交了论文87篇,数量上是2006年基础教育研讨会的3倍。同时,论文的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大多数论文都以深入的调查为基础,数据充分,观点鲜明,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可行性。
这次研讨会的经验之一,是将论文评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会议筹备组首次专门邀请专家成立了论文评审组,从87篇论文中精中选优,将14篇最有代表性的论文选作大会发言。这些优秀的论文和发言一方面为充实会议内容、提高会议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民盟在教育领域的参政议政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会后,我们要对会议成果进行梳理、提炼和加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以充分利用,如提炼为给中共中央或有关部委的政策建议信,全国“两会”上的提案、发言等,积极发挥民盟的参政党职能,使会议成果的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会议层次提升,规模与影响扩大。
教育既是民盟的界别特色与优势,又是民盟参政议政的主要领域之一。历届“民盟部分省市基础教育研讨会”都视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为己任,深入研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以前召开的研讨会,虽然是地方盟组织举办的会议,但民盟中央领导历来都很重视,并寄予厚望,费老、丁老曾多次出席会议并讲话,有时候还亲自主持会议。民盟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更加重视在教育领域发挥参政党职能,2007年决定将会议提升到全盟高度,把研讨会更名为“民盟基础教育研讨会”。更名后的第一届会议由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和民盟陕西省委主办,民盟西安市委承办,民盟湖南、黑龙江、江苏、四川、甘肃省委协办。与往届相比,会议的组织、筹备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会议质量也更有保障。
本次会议有30多个组织和部门的领导、专家100余人参加,与2006年的基础教育研讨会比较,参会组织、人员不仅在数量上均增长了近3倍,而且在构成上也有了显著变化。此次会议一改往届以部分省级盟组织和盟内专职干部参会为主的局面,参会单位不仅涵盖了29个省级盟组织,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妇女委员会以及民盟中央机关有关部门也派负责人或代表参加。会议还专门邀请了教育部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专题报告;参会人员中,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校的领导、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所占的比例均有显著增加。这不仅提高了会议的参与面,还使得会议更加贴近于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能够汇聚更多的观点和看法,做到发扬民主,兼收并蓄,凝聚智慧。会议还加强了宣传工作,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及陕西省、西安市的主要媒体都对会议情况进行了相关报道,为扩大会议影响贡献了力量。
以上,是我对会议的三点认识,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