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热点新闻  >  

从“单纯助困”到“激励卓越”——民建成都青白江区支部一段助学经历带来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4-07-30 11:15:06 来源:成都民建微信公众号

“这是我第一次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奖励,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快乐。”7月19日,在民建成都青白江区支部第三届粒米奖学金颁奖典礼上,成都市大弯中学学生韦浩鋆的获奖感言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是全校师生对支部创新助学方式最直接、最朴素的认可。”民建青白江区支部主委周绪成欣喜之余,分享了一段“助学改革”的心路历程。

2016年,民建青白江支部会员自发成立了“圆梦助学”爱心基金,用会员们的自愿捐款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温暖和希望。然而,助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在给困难学生颁发助学金时,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的不是感恩,而是冷漠;与受助学生座谈时,他们要么低头不语,要么言不由衷,这让我们感到很困惑。”周绪成说。

为解开这个迷,周绪成和会员们尝试以更加细腻的方式私下与受助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从内心不愿接受这种资助,因为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家的情况,我怕他们看不起我。”在一次沟通交流中,受助学生小吴的话深深刺痛了周绪成的心。他了解到,绝大部分受助学生都存在小吴同学类似的想法,他们因为家庭贫困而自卑,缺乏自信,害怕被同学嘲笑,担心自己无法融入群体。这种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支部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助学不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呵护与培养。单纯的物质帮助虽能解决眼前之急,却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时,他们才会以更加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挑战。

为改变这一现状,支部迅速调整助学方向和方法,探索和尝试从“单纯助困”到“激励卓越”的转变之路。昔日的“扶贫助困金”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闪耀着荣誉之光的奖项---”卓越学生奖”“进步学生奖”“学习之星奖”等。“此举旨在通过举办颁奖典礼、邀请获奖学生代表发言等方式,激励学生奋勇争先,让学生有‘星’可追。”支部副主委温晓琴一语道破“天机”。

“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学金时,那份久违的自信与喜悦涌上心头,我相信自己并不比任何人差,只要努力,就能得到认可。“卓越学生奖”获得者、2023年青白江区文科状元、成都市大弯中学学生田屿柯在给支部的感谢信中袒露心迹。

这一计划的实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展现出积极向上的面貌,学生的整体成绩与与学校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从‘助困’到‘奖优’的转变精准契合了时代的脉搏,为营造一种追求卓越、勇于进取的校园风尚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弯中学党委书记赵泽高对此给与了高度评价。

“该计划先期投入资金100万,分10年实施,每年拿出10万元‘奖优’。今年是实施这一计划的第三个年头,目前已有近百名学生获奖。”民建青白江区支部委员、粒米基金总干事谢志敏表示,从“助困”到“奖优”的助学历程,不仅深刻影响了受助学生的成长轨迹,还极大地提升了粒米基金的社会影响力。目前,除了支部的自筹资金外,还有来自企业捐赠、个人捐赠等多种渠道的资金活水持续注入,这些资金为粒米基金开展更多的助学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 责任编辑:李艳鹤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