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热点新闻  >  

典型案例|台州市临海市:坚持“三全”引领 跑出农事服务促共富“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09-20 15:24:08 来源:团结网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近年来,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推进机制,因地制宜探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举措、新作为、新路径,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高水平乡村振兴画卷在浙江大地次第展开,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为了更好展示浙江省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成果,更好提供交流学习互鉴提升的有效平台,第七届莫干山会议组委会联合团结报社、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推选产生了11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内容涵盖乡村文化振兴、农业新质生产力、农民增收、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乡村“土特产”发展、现代“新农人”培育、“三清一促”、海岛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这些案例所破解的问题、所形成的经验做法,可复制性、可借鉴性、可推广性强,具有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的潜力和价值。

近年来,该市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通过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现代化农事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农事服务促共富临海样板。目前,各类农事服务组织年服务面积达90万亩次,农事服务覆盖率80%,农民受益超38万人,2023年,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8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5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17个百分点。2024年5月,全省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该市召开。

一、全方位保障,构筑共富硬支撑

一是规划先行优布局。围绕产业、区域分布开展农事供需分析,出台《临海市农事服务中心规划布局方案(2024—2027年)》,确立“省级+区域+站点”三级布局规划,建设“4+6+50”农事服务“矩阵”,包括省级现代农事服务中心4个、区域农事服务中心6个、示范性农事服务站50个。目前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事服务中心3个、区域性1个、服务站35个,在台州乃至全省均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惠丰”是全省首家西兰花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并获省五星级授牌。该市《农事服务中心规划布局方案》成为全省农事服务中心规划模板。

二是土地供给提活力。将农事服务中心用地纳入建设用地规划,每年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专用于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结合“三区三线”划定,丰富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等多渠道用地供给方式,利用乡村集体建设用地、引导村集体和农户盘活并使用已有的闲置宅基地用于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每年选择2个以上镇街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全面落实农事服务中心项目用地,促进土地利用规模化。自农事服务共富试点启动以来,新增设施用地412.9亩,其中农事服务中心已落实65亩,并额外再安排建设用地80亩专项用于农事服务中心等后续农业项目。

三是专项资金强扶持。出台《临海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专门安排财政扶持资金3000万元,对项目建设、农机补贴、订单收购、金融保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支持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对建设播种生产车间、催芽室,购置育秧设施及配套设备,予以项目总投资60%补助,最高补助500万元。支持柑橘主产区提升柑橘产后智能分选服务能力,对购置柑橘产后智能分选机械装备,予以30%—50%购机补助。

二、全过程创新,激活共富强引擎

一是推动农业技术革新。强化“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合作,由政府出补贴、院校出智力、企业出制造、基地出应用,共建产、学、研、用融合的科研高地,省内外知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全面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其中,临海市惠丰农事服务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团队、农机制造企业,自主研制出西兰花高效移栽机、智能采收机,通过社会化服务推广,实现每亩生产成本下降300元,降幅在10%以上。

二是加强农业设备更新。开展农业领域大规模设施设备报废更新行动,依托农事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合理运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政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等支持,促进农业机械装备升级、更新迭代。今年以来,新增各类农业机械设备超1700台(套)、淘汰老旧农业机械50台(套),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主要农业装备更新率达25%,以上二项2024--2027年4年的目标任务已完成近50%。如斯敏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投入200万对烘干机、自动进出粮系统、除尘设备等更新提升,批次烘干能力提高22吨,作业粉尘明显减少,烘干一仓小麦能耗减少20%,工作效率提高30%以上。

三是探索利用模式创新。以环保、高效为导向,积极探索能源化、饲料化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在农事服务中心内建设省级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项目,引进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将秸秆资源转化成制备氢气的原料,可年处理2.4万吨稻麦秸秆,生产颗粒燃料2万吨,年产值1800万元。台州翼龙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建立原料化拓展模式,将西兰花废弃茎叶加工成粉末,“变废为宝”销往国际市场,成品西兰花进行脱水加工,年加工量8000吨,带动每户增收1.6万元,入选全国蔬菜初加工机械化典型案例。

三、全领域服务,打造共富新模式

一是“自动+”赋能智能生产。依托千植林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稻米综合性生产服务区块,落地智能化稻米包装流水线、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智能化育秧大棚等先进装备20台(套)为当地及周边县市的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烘、销等“全链条”水稻农事服务,全年作业服务面积达10万亩次,稻米年加工1万吨以上,产值超5000万元。

二是“机械+”赋能高效轮作。依托临海市惠丰农事服务中心建成“水稻+西兰花”稻经轮作创新服务基地,集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作业服务平台,推广西兰花轻简化生产技术示范模式,推出“点单式、半托管、全托管”等多种托管服务模式,为周边农户提供稻经轮作“一站式”服务,累计开展农事服务面积超12万亩次,辐射带动全市50%以上的西兰花种植户增产增收10%以上。

三是“数字+”赋能精准检测。依托忘不了农事服务站,建成全省最先进的柑桔产后数字化服务中心,引进江浙沪生产规模最大的6通道柑桔数字化分选线,实现无损伤检测、精准分级,年分选量达1.5万吨,效率提高5倍以上,推动柑桔产业产值增加超2000万元。小玩子农事服务站引进台州首台杨梅智能分选包装流水线,效率在人工分选3倍以上,带动周边200多家农户亩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 责任编辑:丁咪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