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衢州市龙游县:深入推进“三清一促” 推动基层治理效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20 15:29:54 来源:团结网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近年来,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推进机制,因地制宜探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举措、新作为、新路径,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高水平乡村振兴画卷在浙江大地次第展开,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为了更好展示浙江省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成果,更好提供交流学习互鉴提升的有效平台,第七届莫干山会议组委会联合团结报社、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推选产生了11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内容涵盖乡村文化振兴、农业新质生产力、农民增收、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乡村“土特产”发展、现代“新农人”培育、“三清一促”、海岛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这些案例所破解的问题、所形成的经验做法,可复制性、可借鉴性、可推广性强,具有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的潜力和价值。

衢州市龙游县:深入推进“三清一促”推动基层治理效能高质量发展
“衢州有礼,天下龙游”,龙游县地处浙江省中西部,县域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辖6镇7乡2街道,人口40.4万。今年4月以来,龙游县按照省委群腐专项整治和“三清一促”专项行动部署,奋战七八月、冲刺九十月,超常规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8月底,全县共摸排出问题债务255个、问题工程221个、问题合同944份、强村公司问题24个。清算村级债务方面,已化解村级问题债务1897万元,化解率100%;清查村级工程方面,已整改问题工程220个,整改率99.55%;清理村级合同方面,已清理规范合同942份,整改率99.79%;促进规范强村公司方面,已推动解决强村公司问题24个,整改率100%。推动建章立制8个,移交问题线索25个。
一、主要做法

(一)贯彻“四个—”快速推进。一是一单位一职责协同。建立县纪委监委、县农业农村局双牵头工作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各单位主动协同。各部门在专业领域联合派驻纪检组成立了“三清一促”业务指导小组,在基层开展业务指导。二是一周一集中商议。建立集中会商机制,每周组织各乡镇(街道)集中商议,研判当前难点堵点问题。统一采用“村提问、乡答卷,县级阅卷”方式,通过线上+线下指导,“扁、平、快”提高基层数据准确率、提升整改措施高效落实。三是一日一评价调度。建立每日三色评价机制,针对村级债务、村级工程、村级合同、强村公司4项整治,设置问题摸排、问题整改、线索移送、建章立制等4项评价指标,每日对专项行动各项进展进行蓝、黄、红三色评价,找症结、补短板。四是一事一对接服务。建立对接汇报机制,建立“三清一促”领导挂联服务机制,深入一线推进问题化解,收集各地创新举措和重点突破方向,推动互学互鉴。
(二)深化“四个结合”全面摸底。一是与村级财务“三年一轮审”相结合,县级层面对近三年审计报告中的1297余条审计问题进行梳理,并举一反三对相关线索进行汇总运用。二是与村级收付异常数据相结合。整理263个村近三年财务收支记录15万余条,设置了违约、赔偿、罚款等关键词,对村级收支明细进行筛选判断。三是与村经社涉诉案件相结合。调阅民事判决书20份民事调解书19份、行政处罚决定5份,分析事件背后的违规行为。四是与数字化应用相结合。贯通运用大数据监督,“颗粒度”梳理合同原件、会议记录、缴费票据等信息,常态开展数据碰撞比对“公权力平台”“浙农经管”预警信息379条。通过“四个结合”助力问题深入挖掘,进一步提升了问题排查的效率,取得良好成效。
(三)落实“四张清单”高效整改。对照不同条线的业务体系分别建立自查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线索移交清单,研判分析村级债务1045条、村级合同8864份、村级工程2760项、强村公司18家。县级层面组织人员对村社“三清一促”问题清单整改台账进行审查,确保整改结果真实性、有效性,对整改难度较大的问题,工作专班进行分类指导,确保问题逐个整改到位要求金额精确到分、责任落实到人、整改精确到天,县乡村三级统筹,快速推进。

二、主要成效

(一)推行村级债务四色预警机制。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印发《关于推广村级债务预警机制的通知》,按“村级债务与上半年经营性收入的3倍”设置村级债务警戒线,实施红、橙、黄、蓝四色预警,共发放预警通知书32份。通过债务清算化解,全县债务规模超过预警线的村数由12个下降至8个,目前全县红色预警村数0个,橙色预警村数1个,黄色1个,蓝色6个。
(二)打造村级工程“数监智管”机制。通过打造“龙游县数监智管”平台,实现项目批建“一站受理”、项目管理“一网掌控”、项目监督“一竿到底”以及立体化、全过程透明的监管模式,使项目可视、资金可控、风险可测成为现实。将项目前期4个阶段、12个子环节全部纳入数字化平台,统一审批模板,优化审批程序,实现效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平台已录入镇村工程1026个,隐蔽工程561条,变更信息40条,有效处置业务预警621条,填补了村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数字化手段的空白。
(三)推广村级合同乡镇监管机制。积极推行村级合同合法性前置审查,建立健全合同预审制度、合同备案登记制度、合同履行情况年度报告制度、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并推广村级合同示范性文本,由乡镇(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围绕内容合规性、格式规范性对新制定村级合同进行动态核检,贯通乡镇初审、专家外审、中心协审,从源头上防范法律风险,保障合同合法性及签订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落实强村公司分类管理机制。在严格执行《村办企业管理办法》基础上,迭代制定《强村公司规范化运行管理办法》,明确强村公司备案制度、人事管理、经营范围、内控制度、融资担保、资产管理、利润分配、财务监管、绩效评价、分级管理、债务预警、政策扶持等内容共30条,按照重点打造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强化管控—批、推动注销—批四类管理,通过分析研判,注销经营乏力的空壳公司2家,促进了强村公司规范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压责任、纠偏差、防风险、促发展,聚焦集中整治“数据账”、“实事账”、“制度账”,推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推动“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再深化、再抓实,做好集中整治“后半篇文章”。
[ 责任编辑:刘雪松 ]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近年来,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推进机制,因地制宜探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举措、新作为、新路径,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高水平乡村振兴画卷在浙江大地次第展开,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为了更好展示浙江省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成果,更好提供交流学习互鉴提升的有效平台,第七届莫干山会议组委会联合团结报社、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推选产生了11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内容涵盖乡村文化振兴、农业新质生产力、农民增收、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乡村“土特产”发展、现代“新农人”培育、“三清一促”、海岛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这些案例所破解的问题、所形成的经验做法,可复制性、可借鉴性、可推广性强,具有在浙江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的潜力和价值。
衢州市龙游县:深入推进“三清一促”推动基层治理效能高质量发展
“衢州有礼,天下龙游”,龙游县地处浙江省中西部,县域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辖6镇7乡2街道,人口40.4万。今年4月以来,龙游县按照省委群腐专项整治和“三清一促”专项行动部署,奋战七八月、冲刺九十月,超常规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8月底,全县共摸排出问题债务255个、问题工程221个、问题合同944份、强村公司问题24个。清算村级债务方面,已化解村级问题债务1897万元,化解率100%;清查村级工程方面,已整改问题工程220个,整改率99.55%;清理村级合同方面,已清理规范合同942份,整改率99.79%;促进规范强村公司方面,已推动解决强村公司问题24个,整改率100%。推动建章立制8个,移交问题线索25个。
一、主要做法
(一)贯彻“四个—”快速推进。一是一单位一职责协同。建立县纪委监委、县农业农村局双牵头工作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各单位主动协同。各部门在专业领域联合派驻纪检组成立了“三清一促”业务指导小组,在基层开展业务指导。二是一周一集中商议。建立集中会商机制,每周组织各乡镇(街道)集中商议,研判当前难点堵点问题。统一采用“村提问、乡答卷,县级阅卷”方式,通过线上+线下指导,“扁、平、快”提高基层数据准确率、提升整改措施高效落实。三是一日一评价调度。建立每日三色评价机制,针对村级债务、村级工程、村级合同、强村公司4项整治,设置问题摸排、问题整改、线索移送、建章立制等4项评价指标,每日对专项行动各项进展进行蓝、黄、红三色评价,找症结、补短板。四是一事一对接服务。建立对接汇报机制,建立“三清一促”领导挂联服务机制,深入一线推进问题化解,收集各地创新举措和重点突破方向,推动互学互鉴。
(二)深化“四个结合”全面摸底。一是与村级财务“三年一轮审”相结合,县级层面对近三年审计报告中的1297余条审计问题进行梳理,并举一反三对相关线索进行汇总运用。二是与村级收付异常数据相结合。整理263个村近三年财务收支记录15万余条,设置了违约、赔偿、罚款等关键词,对村级收支明细进行筛选判断。三是与村经社涉诉案件相结合。调阅民事判决书20份民事调解书19份、行政处罚决定5份,分析事件背后的违规行为。四是与数字化应用相结合。贯通运用大数据监督,“颗粒度”梳理合同原件、会议记录、缴费票据等信息,常态开展数据碰撞比对“公权力平台”“浙农经管”预警信息379条。通过“四个结合”助力问题深入挖掘,进一步提升了问题排查的效率,取得良好成效。
(三)落实“四张清单”高效整改。对照不同条线的业务体系分别建立自查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线索移交清单,研判分析村级债务1045条、村级合同8864份、村级工程2760项、强村公司18家。县级层面组织人员对村社“三清一促”问题清单整改台账进行审查,确保整改结果真实性、有效性,对整改难度较大的问题,工作专班进行分类指导,确保问题逐个整改到位要求金额精确到分、责任落实到人、整改精确到天,县乡村三级统筹,快速推进。
二、主要成效
(一)推行村级债务四色预警机制。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印发《关于推广村级债务预警机制的通知》,按“村级债务与上半年经营性收入的3倍”设置村级债务警戒线,实施红、橙、黄、蓝四色预警,共发放预警通知书32份。通过债务清算化解,全县债务规模超过预警线的村数由12个下降至8个,目前全县红色预警村数0个,橙色预警村数1个,黄色1个,蓝色6个。
(二)打造村级工程“数监智管”机制。通过打造“龙游县数监智管”平台,实现项目批建“一站受理”、项目管理“一网掌控”、项目监督“一竿到底”以及立体化、全过程透明的监管模式,使项目可视、资金可控、风险可测成为现实。将项目前期4个阶段、12个子环节全部纳入数字化平台,统一审批模板,优化审批程序,实现效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平台已录入镇村工程1026个,隐蔽工程561条,变更信息40条,有效处置业务预警621条,填补了村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数字化手段的空白。
(三)推广村级合同乡镇监管机制。积极推行村级合同合法性前置审查,建立健全合同预审制度、合同备案登记制度、合同履行情况年度报告制度、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并推广村级合同示范性文本,由乡镇(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围绕内容合规性、格式规范性对新制定村级合同进行动态核检,贯通乡镇初审、专家外审、中心协审,从源头上防范法律风险,保障合同合法性及签订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落实强村公司分类管理机制。在严格执行《村办企业管理办法》基础上,迭代制定《强村公司规范化运行管理办法》,明确强村公司备案制度、人事管理、经营范围、内控制度、融资担保、资产管理、利润分配、财务监管、绩效评价、分级管理、债务预警、政策扶持等内容共30条,按照重点打造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强化管控—批、推动注销—批四类管理,通过分析研判,注销经营乏力的空壳公司2家,促进了强村公司规范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压责任、纠偏差、防风险、促发展,聚焦集中整治“数据账”、“实事账”、“制度账”,推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推动“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再深化、再抓实,做好集中整治“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