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1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  团结播报  >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吉林省委会副主委秦和:乡村学校办好了,乡村才有希望

发布时间:2021-03-09 13:53:43 来源:团结报

随着脱贫攻坚历史性任务的完成,中央已部署将农村工作中心聚焦到乡村振兴上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吉林省委会副主委、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建议,乡村振兴规划要优先规划教育,只有乡村学校办好了,教育稳住了,乡村才可能留住人,乡村才有希望。 

秦和认为,要合理布局乡村学校,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不可盲目撤并乡村学校;要有战略眼光、长远眼光,要在规划层面牢牢确立乡村教育的地位,努力做到每个行政村都有学校。秦和说:“特别是边境地区,要站在国家边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高度,把乡村教育规划好,把乡村学校办好。”

今年,秦和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关于着眼乡村振兴办好乡村教育的建议》,建议提出要大力加强乡村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拓展乡村教育资源。

面对乡村发展和乡村教育困局,秦和建议,着眼国家现代化大局,立足乡村振兴,将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发展统筹谋划。对乡村教育发展策略作出调整和优化,大力支持乡村教育,激发乡村教育活力。同时,还要改进乡村教育评价,构建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评价体系,多采取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通过评价加强引导、压实责任。 

针对乡村教育中关于教师资源短板的问题,秦和建议,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激励机制,加大乡村教师支持力度,持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建立差别化乡村教师支持政策,尤其要确保艰苦地区乡村教师收入高于城镇教师,真正形成激励。

记者了解到,自2008年以来,秦和连续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又于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0余年间,她共向全国政协、全国人大递交了50多份提案和建议。除了对高等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农村教育、妇女儿童事业等工作的总结思考之外,她还高度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多次参与人大组织的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等活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秦和表示,她将牢记教育初心和人大代表使命,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努力办好非营利性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团结报》记者 张雯宁)

[ 责任编辑:刘雪松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