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从经典中汲取精神滋养——《论语》为政思想简述

发布时间:2022-08-17 14:18:07 来源:团结报

【领读人】

马荣良

马荣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岁时节日文化)。

据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宋初宰相赵普,人言其所读者仅《论语》而已。宋太宗以此问赵普,赵普回答:“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虽不无夸张,但也并非全无道理。诚如章太炎所言:“《论语》所说,理关盛衰。赵普称半部治天下,非尽唐大无验之谈。”

《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时代的治国理政亦可从《论语》中汲取精神滋养,将孔子的为政以德、正己修身、选贤任能等理念扬长避短,古为今用。

为政以德

孔子强调治国理政要以德为本,“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篇》)在孔子看来,用行政命令来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暂时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而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自觉端正自己的行为。

历史经验表明,道德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新时代治国理政同样要发挥道德的力量。

正己修身

孔子认为,为政者欲正人必先正己,“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篇》)因此,为政者要率先垂范,导民向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篇》)在中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率先垂范,是许多思想家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不少正直的士大夫恪守的为官准则。

在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领导干部必须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要有“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的君子之范,在道德建设方面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

取信于民

孔子主张做人讲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篇》)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为政亦是如此。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答道:“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说:“去兵。”子贡进一步追问道:“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篇》)孔子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相较于粮食、军备,民众的信任是最重要的。为政之本在取信于民,如果民众对国家缺乏信任,那么这个国家是立不住的。

历数历代王朝更迭可以看出,政治腐败、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往往是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我们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选贤任能

孔子提倡“举贤才”(《论语·子路篇》)“远佞人”(《论语·卫灵公篇》),主张提拔正直的人,废置邪恶的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篇》)“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篇》)弟子出仕做官,孔子也总是教导他们注意举贤才。“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篇》)子游任武城宰,孔子问他:“女得人焉耳乎?” (《论语·雍也篇》)历史上那些盛世治世,都同注重立公道、举贤良相关。

不耻下问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自欺欺人。孔子主张遇事要多向人请教,“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篇》)“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他本人就是这样做的,“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篇》),孔子之所以成为一个博学多闻的人,大半得益于此。

从孔子的主张中不难发现,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虚心用心,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切忌主观臆断、不懂装懂。

君子不器

孔子主张“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而应掌握多种本领与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孔子就以“多能”“博学”著称。太宰问子贡:“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回答:“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孔子听到之后说:“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篇》)除了会放牧牲畜、管理仓库之外,孔子还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门弟子中也不乏多才多艺的人,子贡就是其中的代表。子贡是孔门四科中“言语”科的佼佼者,精于论辩,善办外交;同时又擅长经商,“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篇》)。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深刻变化,知识更新周期的大大缩短,对领导干部的本领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因此,党员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主委致辞

民革昆明市委会主委 邓水云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说出的话一定要有信用,决定去做的事一定要有结果。言必信、行必果,既源于自我的高要求,又源于组织对成员的严规范。每位民革党员入党时就庄严承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传承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我们的初心要牢记,我们的使命要牢记,“四新”“三好”的要求更要贯穿于组织和个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在喜迎中共二十大召开的重要时刻,民革昆明市委会通过举办读书交流活动,让广大党员厚植书香底蕴,提高建言质量,更好地凝聚共识,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学习氛围和工作氛围,切实把品读经典的所思所得转换成推进工作的实践,不断拓展成果转化渠道,促进“书香民革”建设。

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履行职能,加强自身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市委会共读

【民革昆明市委会】

民革昆明市委会开展团结读书会活动

1982年10月,民革昆明市委会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昆明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民革昆明市第一届委员会。至今,民革昆明市委会已经历八届。

市委会自成立以来,在民革云南省委会和中共昆明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特色优势,团结带领全市民革党员,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积极服务社会。

市委会先后被民革中央授予“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民革全国祖统工作先进集体”“民革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民革全国组织工作先进集体”“民革全国机关工作先进集体”“民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民革助力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经典品读

论语·为政(节选)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读书感悟 

民革党员李 铖: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结合这一名句,我谈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理解。

首先,要有“三人同行”的前提。各民主党派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要有“必有我师”的本事。各民主党派要不断提高自身“四种能力”,践行“四新”“三好”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履职水平。

再次,要有“必有我师”的态度。各民主党派要坚决做到以党为师,永远跟党走,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切实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最后,要有“从善如流”的襟怀和智慧。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知无不言的挚友、过失相规的诤友。各民主党派要充分履行职能,切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

民革党员骆 毅:

《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古代先贤治国理政的思想在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时代仍然值得研读借鉴。孔子主张着眼长远、未雨绸缪,“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意在提醒人们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上、科技上、政治上、文化上、社会上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潜在的重大风险挑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把握国家安全形势,贯彻落实好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到深谋远虑、提前应对,下好先手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民革党员祁俊娴:

在《论语·为政篇》中,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这句话的意思是,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孔子答道:“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把邪曲的人提拔起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服从了。”“举直错诸枉”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内容,由此也形成了任人唯贤的优良传统,这也是当今为政治国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伟大的事业需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人。因此,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注重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这既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有历史经验的借鉴。

民革党员岳 立: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从字面上看,“仁”是论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只有当人在社会中存在的时候,人的潜能和素质才能得以发挥。

孔子“仁”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依然有着借鉴意义。“仁”的思想强调人伦义务,希望人人尽责尽职,在为人处世方面应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外,孔子的仁、义、礼、智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强调的“孝”是家庭关系的标准,“忠”是朋友关系的维护,“信”是个人与他人或集体的原则。

这些思想在当今处理家庭问题、解决社会矛盾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

[ 责任编辑:赵昕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