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北京市委会副主委陈子云:推进我国康复医疗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05 14:22:43 来源:团结网

“养老”是每年全国两会都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老龄人口众多,家家户户都有老人,更是因为“养老”是我们每个人都迟早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居民的疾病图谱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正在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北京市委会副主委陈子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据统计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已超过70%,带来的康复需求总人数超4.6亿。

巨大的康复需求之下,对应的康复医疗工作却存在很多短板。“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一直很关注老年康复医疗问题,就此相关领域与医疗业内人士展开过多次讨论,也就相关医院的术后康复情况做过调研。”陈子云告诉记者,在调研中她发现,目前我国的康复服务供需明显失衡,存在公众对康复医疗认可度不高,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

为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陈子云将围绕“推进我国康复医疗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事实上,在平时跟身边的家人、朋友交流中就能发现,我国民众的康复意识还处于初期阶段。‘重医疗,轻康复’仍是社会的普遍认知。”陈子云表示,大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在术后更倾向选择居家休养,选择在专业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的不多。同时,目前康复医疗机构市场良莠不齐,康复服务缺少标准化流程,患者对康复治疗效果缺乏认可。而另一边,公立三级医院虽然基本开设了康复科,但康复类医保支付覆盖项目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陈子云认为“缺乏认可度,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要积极宣传康复理念、康复知识、康复技术,普及和提高群众对康复医疗的认知和重视,营造推进康复医疗发展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早期床旁康复治疗体系建设,合理配置康复辅助器具,使康复医疗及早介入疾病治疗过程,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并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管理,将康复医疗服务价格纳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统筹考虑,适当提高康复类医保支付覆盖项目范围,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2021年6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要实现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医疗师达到12人的目标。“但根据测算,目前我国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为2.2人、康复医疗师为4.3人,专业人才仍十分匮乏。”陈子云介绍,尽管2022年人社部将康复治疗师列为新职业,但社会上的康复治疗从业者普遍缺乏资质,至今仍未出台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谁来考试、谁来发证、谁来做标准还没有定论。此外,康复医师、康复医疗师相比其他科室的医生更难获得晋升机会,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因此,她建议深化康复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建立康复相关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训基地,完善在职康复相关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管理制度。

除此之外,陈子云还围绕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提出了强化政府对康复医疗工作的领导、投入、管理、监督责任,加大对公立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力度,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按照分级诊疗要求,结合功能定位按需分类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打通“诊疗—康复”环节,顺畅双向转诊机制,解决患者“无处可转”的困境等建议。

(郭权祺)

[ 责任编辑:张翕然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