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协委员高小玫:推进EPR,加强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

发布时间:2024-03-06 11:28:01 来源:团结网

图片

我国废塑治理和再利用至今仍在艰难攻坚,而以塑料制品为代表的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循环利用不足,同样令人担忧。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强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强调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激励约束,如何落实意见值得关注。

“我国废弃物处置循环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生产者责任担当不够、市场运转不畅相关。”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原副主席高小玫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带来了《重视制度机制建设 加大废塑治理利用步伐》《发展市场化模式 促进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2个相关建议。

高小玫调研发现,生产者延伸责任制(EPR)制度(以下简称EPR)作为一项重要制度性措施,当前在我国处于初步尝试阶段。EPR在国家各相关政策法规中时隐时现、规定笼统,工作目标也多停留在“更加有效、显著”,缺实质谋划。制度层面的犹疑,使得EPR在企业和社会的知晓度不高,一些企业开展回收公益活动却并未见以EPR来标签。

高小玫建议,切实推进EPR,总结各类EPR推行方案实践,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探索制度实施有效的市场模式。借鉴先进完善制度,明确塑料包装物(含家用化学品)、快递包装实施EPR;从产品链条上所有利益相关者着眼,研究将塑料产品用量大的电商平台纳入“生产者”主体,承担相应责任。重视媒体对EPR的传播,放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善行的社会影响。

“实施EPR的关键点,在于有与市场结合的运行载体。”高小玫分析认为,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再利用种类繁多,“这种变动的、因末端利用而异的分类要求,当由市场自行生成、匹配,无法全国统一规定。”因此,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最终还是要市场机制来解决。

“生产者之外的专业第三方机构,是启动废弃物循环市场、落实EPR管控的有效模式,被各国普遍采用。”高小玫指出当下重要的是找到有效的回收利用市场模式。她认为,应建立回收利用第三方平台。在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基础上,引入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回收利用专业平台,确定平台为受生产者委托代其履行EPR的实体,专业对接废弃物收集、运送、分拣、利用等各方企业,具体落实回收及再生利用,并对委托企业予相应的标记。标记企业信息接入全国“EPR履责信用信息系统”,落实EPR信用评价核证等制度。

高小玫说,“EPR是生产者的外部约束,再生资源利用的“巨大市场”是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在强制承担责任和资源再利用之利益双重驱使之下,减量、回收体系、市场对接、技术水准等问题都自会走出解决之道。”

(闻超)

[ 责任编辑:张翕然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