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协委员马珺: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发布时间:2024-03-06 17:43:47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图片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河南省委会副主委、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再次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声,建议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自1988年起,马珺便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她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始终围绕着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等。在马珺看来,虽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她坦言,“学生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与救助率偏低。”《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当前我国心理健康问题呈低龄趋势。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0%,小学生抑郁检出率为10%。为此,她建议,由政府牵头深化合作,提高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与救助率。例如加强精神专科医院与学校的合作,请专业精神科医师定期坐诊学校;组织社会力量加大对精神障碍患者救助;对非医疗机构商业心理服务统一管理,共享心理健康信息,将精神障碍学生患者纳入专项管理。

“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问题家庭。”马珺告诉记者,家庭心理健康环境问题严重是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另一挑战。不稳定或充满矛盾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焦虑情绪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国民抑郁症蓝皮书(2022—2023年发布)》数据显示,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41%的抑郁症学生曾因疾病而休学。马珺称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源头教育,制定婚前教育与培训相关制度,面向结婚登记男女,进行婚姻家庭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让婚前家庭教育落到实处。

多年的教育研究工作经历,让马珺意识到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的重要性。这是她在今年全国两会的学生心理健康建言中,花费篇幅最大的一个部分。“加强与学校、医疗机构、企业等合作,早评估、早发现、早干预。”马珺说。她建议,由政府牵头整合资源,构建心理健康一站式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完成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评估等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工作;设立全天候危机干预热线,确保用户紧急情况下及时获得帮助;提供自助式干预工具,帮助用户学习自我调节和解决心理问题;同时针对不同心理健康主题建立共鸣社区,让青少年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环境中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支撑体系不完善的现状,马珺认为,关键是“加强本土化研究,打造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中国模式’”。她建议借鉴国际上有效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构建与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相契合的本土化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框架体系,完善本土化心理咨询理论体系。

“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谋长远之举”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马珺不懈的追求。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采访最后,马珺告诉记者,应从国家层面制定生命教育实施纲要,构建“全生命周期”生命教育体系,向全社会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障碍相关知识。“青少年可以感受到来自同龄人的共鸣和友谊,学会互帮互助,共同成长。”马珺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作者:叶芳;海报:许晨星 )

[ 责任编辑:赵昕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