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盟中央建议关注平台经济规范与发展相互促进

发布时间:2024-03-10 10:33:21 来源:团结网

数字技术是平台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为平台带来全新的能力升级、服务升级和价值升级。飞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平台经济行稳致远?常态化监管充当了平台健康平稳运行的“稳定器”作用。因而,如何化解平台经济规范和发展之间遇到的问题,就落在了数字技术和监管水平的辩证关系的处理上。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民盟中央提交了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与发展相互促进的建议,从技术创新、监管机制等角度,提出平台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在经历20余年的发展后,我国平台经济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能之一,同时也暴露了各类问题。需要加强平台研发投入,加快推广多主体共建的智慧监管模式。”该建议的参与者,民盟中央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红塔证券副总裁,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李奇霖表示。

多主体共建智慧监管 形成多元治理模式

2023年3月起,国家广电总局督导抖音、快手、腾讯、哔哩哔哩、小红书、好看视频等平台清理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35万余集(条)、2055万余分钟。10月31日,微信、微博、快手、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平台发布公告,引导“粉丝”量100万以上(或50万以上)的自媒体账号对外展示实名信息,以便于公众对公共利益实施监督。

“监管机制与产业政策仍有待完善”,是民盟中央在针对平台经济的调研中发现的关键问题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对平台经济现有治理体系、监管模式、制度规范以及施策成效等进行研究讨论,对平台经济其他参与方,如供应商、生产者、消费者、中介服务提供者、投资者等进行走访,民盟中央发现部分地区针对平台规范治理问题仍遵循政府主导、大企业参与的模式,导致难以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范围内进行有效监管。政府缺乏对数字平台企业发展状态的有效评估手段。“通过监管的力量,可以防止垄断行为、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李奇霖说。

“智慧监管是市场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的重要支撑。”李奇霖分析称,智慧监管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监测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获取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为平台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支持;同时,及时发现和解决平台经济中的消费者投诉和纠纷。

对此,民盟中央建议,加快推广多主体共建的智慧监管模式,推动建立企业评价体系和政策激励改革。大力推行智慧监管,加快建设一体化数字监管平台形成“互联网+监管”,推进线上线下监管有效衔接,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监管,逐步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统一市场、财政、科技、工业、商务等部门监管标准,打通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监管政策的有效衔接,避免重复监管并增强协调性。推动形成政府监管、平台自律、行业自治、社会监督的多元治理模式。

全国统筹+区域赋能 建设一体化反垄断制度

近年来,平台经济成为我国反垄断执法的重点关注对象。2013年,京东指责阿里巴巴逼迫商家进行“二选一”,但是直至2023年“双11”前夕,电商平台与网络主播依然出现此类争议;2021年,抖音起诉腾讯通过微信和QQ限制用户分享来自抖音的内容,被业界誉为“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第一案”。

工信部曾开展为期半年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各平台限期按标准解除屏蔽,营造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生态环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滥用主导地位,实施“二选一”政策的企业进行处罚,以保障消费者和商家权益,遏制不公平竞争。

民盟中央注意到,在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暴露了平台经济反垄断执法监管仍有待深化的问题。“对于平台的自我优待、平台借助于自身流量对其支配地位进行跨界传导等行为,尚没有明确的监管方法。”李奇霖告诉记者,反垄断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在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鼓励技术进步和创新活力、保障平台上的商家和消费者权益。“反垄断制度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平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李奇霖说。

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相关参与者的利益和福祉?民盟中央建议,探索全国统筹和区域赋能的一体化反垄断制度建设。探索建立统筹全国平台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或专业委员会,牵头或联合建设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此外,民盟中央在建议中提到,要争取加快推动反垄断执法权等授权试点,将副省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等列为首批试点城市,并支持地方开展行政区域内的简易案件反垄断审查委托试点工作,以实现跨地区反垄断执法工作。同时,完善垄断判定标准,建立算法评估体系,创新安全监管模式。

推动信息安全建设 打造自主防护体系

我国平台经济经历了以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为代表的初期阶段,以共享经济平台如滴滴、美团等为依托的扩展阶段,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支撑的创新阶段。李奇霖告诉记者,“目前平台经济处于从‘流量经济’向技术创新切换的阶段。”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由来已久。民盟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对保证平台经济的信息安全仍缺乏有效手段。一方面,在用户信息安全上,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的基础规则尚未建立,非必要采集数据、个人隐私泄露、黑市数据交易、大数据杀熟等数据滥用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规范。另一方面,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所必需的智能感知、自动控制、智能装备、网络连接、工业软件等基础性产业高度依赖国外,产业“贫血”现象严重,存在巨大的国家信息安全威胁。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的高价值属性,导致企业竭力获取和利用信息,以获得高额利润;监管与创新之间有迟滞,监管创新跟不上市场创新。”李奇霖说。

针对平台经济信息安全问题,民盟中央建议,深度推动平台经济信息安全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体系,按照信用风险分别设定不同的抽查比例进行差异化监管。推动平台经济主体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增加软件研发投资,从底层做好技术支撑,实现应用软件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打造自主安全防护体系,为平台经济数字化建设设定中国技术、中国架构和中国标准。“积极支持引导我国的平台企业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增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平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推动平台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李奇霖说。(吴姝静 叶芳


[ 责任编辑:丁咪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