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浙江省委会主委陈清莉:让乡村旅游常保“蜜月期”
发布时间:2024-03-11 09:53:00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最美不过三月天,花开成海,春意盎然。步入春季,踏青、民宿等乡村旅游形式再次“火”了起来。“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的重要方式。”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浙江省委会主委陈清莉说。
陈清莉介绍,针对游客需求,目前,乡村旅游已逐步从团队化、打卡化、模式化向自由化、休闲化、个性化、智慧化转变,其服务模式也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在她看来,乡村旅游飞速发展呈现出广阔市场前景和经济潜力。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旅游产品、经营模式同质化、旅游景观和营销措施刻板化、旅游体验和‘在地文化’雷同化、服务质量不高、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品牌服务意识、游客的审美疲劳等。”陈清莉进一步举例道。
“这些问题导致乡村旅游常常‘蜜月期’一过就进入‘平淡期’,热度维持存在一定的困难。”陈清莉说。为此,今年全国两会上,她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如何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陈清莉认为,建设“智慧乡村旅游”是关键。她建议,创新策划设计文旅智慧营销体系,适应新兴旅游模式。围绕推进乡村特色产业为中心点,以人的体验中心,整合技术、管理、服务与市场环节,深度融合产品、场景、时空、虚拟和显示,从而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和沉浸式体验的系统。同时,加快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提升住宿、餐饮设施品质,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
针对缺乏品牌服务意识、游客的审美疲劳等问题,陈清莉建议充分运用“在地文化”助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基于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凸显自身独特性和唯一性的资源,塑造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提升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品牌价值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她说,要依托乡镇干部、乡村创客和有能力有干劲的本地村民,积极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开发民族传统手工艺商品,规划建设民俗民族文化研学基地,以“文化记忆”留住游客、留下流量。还要注重打造特色品牌,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民间艺术、故事传说等,融入地域文化元素,造出“差异”卖点,融合乡村产业元素,注重“乡味”体验。
“同时,还要以现代化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陈清莉表示,以浙江省“千万工程”“五创行动”等特色模式为参考,支持各地结合本地区地理信息、资源禀赋等条件研究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方案。“不仅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还要推动旅游业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陈清莉说。(郭权祺)
[ 责任编辑:刘雪松 ]
最美不过三月天,花开成海,春意盎然。步入春季,踏青、民宿等乡村旅游形式再次“火”了起来。“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的重要方式。”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浙江省委会主委陈清莉说。
陈清莉介绍,针对游客需求,目前,乡村旅游已逐步从团队化、打卡化、模式化向自由化、休闲化、个性化、智慧化转变,其服务模式也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在她看来,乡村旅游飞速发展呈现出广阔市场前景和经济潜力。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旅游产品、经营模式同质化、旅游景观和营销措施刻板化、旅游体验和‘在地文化’雷同化、服务质量不高、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品牌服务意识、游客的审美疲劳等。”陈清莉进一步举例道。
“这些问题导致乡村旅游常常‘蜜月期’一过就进入‘平淡期’,热度维持存在一定的困难。”陈清莉说。为此,今年全国两会上,她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如何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陈清莉认为,建设“智慧乡村旅游”是关键。她建议,创新策划设计文旅智慧营销体系,适应新兴旅游模式。围绕推进乡村特色产业为中心点,以人的体验中心,整合技术、管理、服务与市场环节,深度融合产品、场景、时空、虚拟和显示,从而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和沉浸式体验的系统。同时,加快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提升住宿、餐饮设施品质,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
针对缺乏品牌服务意识、游客的审美疲劳等问题,陈清莉建议充分运用“在地文化”助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基于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凸显自身独特性和唯一性的资源,塑造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提升产品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品牌价值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她说,要依托乡镇干部、乡村创客和有能力有干劲的本地村民,积极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开发民族传统手工艺商品,规划建设民俗民族文化研学基地,以“文化记忆”留住游客、留下流量。还要注重打造特色品牌,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民间艺术、故事传说等,融入地域文化元素,造出“差异”卖点,融合乡村产业元素,注重“乡味”体验。
“同时,还要以现代化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陈清莉表示,以浙江省“千万工程”“五创行动”等特色模式为参考,支持各地结合本地区地理信息、资源禀赋等条件研究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方案。“不仅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还要推动旅游业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陈清莉说。(郭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