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埔教官邵力子曾孙女、民革北京市委会祖统委委员邵巧云: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

发布时间:2024-06-06 14:34:55 来源:团结报

邵巧云(右)与曾祖父塑像合影留念。

“波澜壮阔”一词,概括了民革北京市委会祖统委委员、上海大学中共早期领导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邵巧云对于曾祖父邵力子传奇一生的生动描绘。“曾祖父的一生犹如一部近现代史画卷,亲身参与了无数惊天动地的历史瞬间。”她感慨地说。

邵巧云从小便常听父亲讲起曾祖父的故事,在湍流激荡的历史长河中,邵力子与中国共产党人肝胆相照的前进历程,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两岸统一奋斗不息的坚韧精神对她影响颇深。

“力子”是邵力子的笔名,取自《后汉书》:“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意思是“勤勉的人”。他自1910年创办《民立报》时开始使用这一笔名,而“力子”也成为他此后为国为民勤劳一生的最好注脚。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邵力子以国民党党员身份跨党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特殊的中共党员。1926年11月,中共中央从国共两党合作的大局出发,决定让邵力子退出共产党,保留国民党党员身份。对此,邵力子承诺在党外继续效力。“他在往后的人生中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矢志不渝地为国共合作、争取国家和平而鞠躬尽瘁。”邵巧云介绍道。

1923年9月,孙中山担任由国共合作创办的上海大学的名誉校董,于右任为校长,邵力子任副校长。“当时社会盛传‘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的佳话,赞誉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文、武人才。”邵巧云告诉记者。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爆发,邵力子等人带领师生积极支持工人斗争。当天,邵力子以《民国日报》主编和新闻记者的身份到现场采访,虽受到外国巡捕的无理干涉和阻挠,但仍拍摄下帝国主义屠杀上海人民的罪证。

因参与领导“五卅运动”,邵力子被通缉,被迫离开上海。1925年6月,他南下广州赴任黄埔军校秘书处处长,受到了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热烈欢迎和接待。二人相谈甚欢,自此建立起深厚情谊。

在黄埔军校,邵力子公开了中共党员的身份,积极参加中共黄埔支部的组织活动。他颇受器重,1925年7月即被任命为秘书长,9月被任命为校史编纂委员会主席,10月又兼任了军校政治部主任。尽管公务十分繁忙,但他仍坚持在教学一线,亲自为学生讲授《三民主义》课程。

邵巧云介绍说,邵力子曾在教学中向黄埔军校学生强调:“武装力量要为人民而战,要成为人民的力量,只有这样军校才能成为培养革命军人的摇篮。”

邵力子被称为“和平老人”,这一美誉源于他为两次国共谈判作出的重要贡献。作为国民党代表,他参加了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和谈。1949年4月《国内和平协定》遭国民政府拒绝后,邵力子毅然脱离国民党政府留在北平。9月,他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1日,年届70岁的他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委员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等职,同时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华侨事务委员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苏友好协会、世界和平理事会担任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日夜奔忙。

“在生命的最后18年,曾祖父将全部精力投入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事业中。”邵巧云讲述了曾祖父邵力子的遗憾:他曾说,我奔波了大半辈子,还不是为了国安民康,至今海峡两岸父老兄弟姐妹还不能欢聚共享天伦,真让人心不安。1956年,孙中山诞辰90周年之时,邵力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了《在中山先生爱国精神感召下重新团结起来》的演说,邵力子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对拜访他的张丰胄表达了自己的期盼,他说:“台湾自古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事业是人心所向。”

实现祖国统一是邵力子未尽的心愿,邵巧云也因此投身于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事业中。她于1999年加入民革,现任民革北京市委会祖统委委员,所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被多次采纳。她积极参加涉台相关活动,2022年9月,在“九二共识30周年故事会”活动中,分享曾祖父邵力子的生平事迹,并向京台基层交流基地赠送《回忆邵力子》图书;参与2023年度民革北京市委会祖统委涉台调研课题,与杨宁昱委员共同完成调研报告《深化两岸社会保障体系对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并获得“参政议政工作突出贡献奖”“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海峡两岸分离多年,但阻不断血脉亲情。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民革的重点工作,身为民革党员,我希望通过积极参政议政为两岸和平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邵巧云说。

岁月荏苒,而今黄埔军校历经风雨,已走过百年历程。作为黄埔后人,邵巧云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将永远铭记那些为国家民族捐躯的黄埔先烈,精诚爱国,团结一心。生命长河中,我渴望实现曾祖父未完成的夙愿,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叶芳)

[ 责任编辑:张翕然 ]

相关新闻